-
道教徒的“聚餐” 探究歷史上的天師道“廚會”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曉立 在道藏中有關(guān)于天師道的經(jīng)典,涉及到天師道治下民眾的生活的,出現(xiàn)最多的就是廚會。而且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在中國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紅白事中,其舉辦的過程就有參與紅白事的親朋參與飲食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在現(xiàn)代中國,一個家庭的重要儀式活動依舊還存在著親朋在一起飲宴的“廚會”。 集體性的飲宴(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當然,現(xiàn)代的這種“廚會”與天師道治下民眾的廚會絕對不是一回事。但是作為集體性的飲宴,廚會在天師道時…
-
俄羅斯《道藏》研究 莫斯科的‘道之寶庫’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鄭天星 據(jù)《亞非人民》1986年第6期所登“莫斯科的‘道之寶庫’”一文稱,俄羅斯收藏《道藏》的地方有兩個:一是蘇聯(lián)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的手稿和木刻家部,收藏《道藏》(1923~1926年版)一部,書B-249,但缺少11本455、457~466,實為1120本。另一部《道藏》藏于莫斯科列寧國立圖書館,也是不全的,共有4238卷,其中1488卷(或1490)缺少125篇。1985年俄羅斯?jié)h學界對它們進行了分析和描述,認為所缺部分可借助影印加以補充。 莫斯科…
-
【弘道讀經(jīng)會】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陳景展 再來看下一句“孝父母”。那這一句說的比較多了,前面很多的經(jīng)文都在談這個。 很多人對于全真教有很多誤解。我們?nèi)娼塘⒔讨蹙褪且孕€楸荆簿褪钦f,它不但不是不孝,而是比世間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學派的人更重視孝道。甚至說不行孝道、不盡忠,那就無從去入這個教。你的學歷不重要,你的身份、地位、職業(yè)不重要,你的皮膚、性別、年齡、籍貫不重要,但是你的品德很重要。一個人不能敬師長、敬父母,遵紀守法,那這個人學道何益?也…
-
開經(jīng)藏玄妙義理 消災(zāi)扶正玄蘊咒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李同閑 在太上玄門諸品仙經(jīng)中,我們常能看到“開經(jīng)偈”,“開經(jīng)偈”即為打開經(jīng)書的首要內(nèi)容。偈,為頌的意思,表達了祖師弟子或信眾等誦經(jīng)者對大道及諸天圣真的贊揚之情;也表達了誦經(jīng)者祈福、禱愿、禳災(zāi)、解厄的虔誠之心。由此可見,開經(jīng)偈不僅在經(jīng)文次序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如法誦經(jīng)時更有著特殊的內(nèi)涵。 誦經(jīng)如法 (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開經(jīng)偈】 寂寂至無宗。虛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滅。欲生…
-
澳洲《道藏》研究 臨終遺作心系《道藏》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鄭天星 澳洲人文科學院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澳大利亞的東方學比較發(fā)達,道教研究以柳存仁最為出名。柳存仁系華人學者,是繼漢學家畢漢思和馬悅?cè)恢螅鋈伟拇罄麃唶⒋髮W第三任中文教授,也是第一位華人學者擔任中文系“學術(shù)帶頭人”,他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首屆院士,也是國際知名的道教研究者,其著作很多,其中涉及《道藏》研究的論文多篇。1973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出版社在堪培拉出版《中國歷史資…
-
大師論道丨老子告訴你如何和諧處世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任法融 《易經(jīng)》給“道”下的定義是:“陰一陽之謂道。”周敦頤用圖像來表述,寫了《太極圖說》,哲學家、數(shù)學家萊布尼茲也承認太極圖代表的“道”是宇宙最高奧秘。 水火太極(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道家對“和”“諧”的闡釋 第講說過,道是宇宙的根源、整體及運動法則。既然道是宇宙整體,道體之屬性是“和”,運動法則是“諧”。由此說起,道的運動法則可節(jié)制陰陽消長,調(diào)解事物有過與不及,節(jié)制與調(diào)解正是大道運化萬物的“法則”。 如每年陰氣長到…
-
《道樞》(四十八):歸根篇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天隱之書,根于理性;善保丹田,以至復(fù)命。 正一先生既得天隱子之書,讀之三年而悟,修之三年而身心閑矣。復(fù)逾三年,天隱子告以存想之要,而后知歸根之妙焉。 正一先生曰:人之根本由乎丹田而生者也,能復(fù)之則長壽矣,故曰歸根復(fù)命焉。觀夫靈識者本乎理性,性通則妙萬物而無窮,故曰成性眾妙焉。吾能知夫呼吸由氣而活,故有吐納之訣;津液由水藏而生,故有咽嗽之方;思慮由心識而動,故有存想之要。若夫榮衛(wèi)血脈者,寤則行于外,寐則行于內(nèi),寤寐內(nèi)外…
-
【弘道讀經(jīng)會】修行必備的品德是什么?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陳景展 經(jīng)文中這里為什么要說“懼國法、依王道”呢?天道雖然是不動的,但是人是在陰陽中的,你能看到的一切有形有質(zhì)的事物,都在五行之內(nèi)。那這個法,就要去遵守。“懼國法”不是讓你去害怕,而是恭敬、尊敬、心生敬畏。每個朝代都有他的主張,三皇五帝的時候,是一種主張,之后依據(jù)君王的想法不同,會有不同的主張。有的時候尚儒,有的時候尚佛,有的時候尚道,有的時候什么都不尚。像一個河流一樣,要去尊重它的變動。 遵循河流的變動(資料圖 …
-
歷史上最有名的改行學道的和尚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 萬景元 中國的佛道兩教,有著互相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修行人不拘于門派之限制,有的高僧也修道,有些高道也學佛。《南岳思大禪師立誓愿文》中天臺宗三祖僧人慧思引道入佛,“為護法故求長壽命”,“借外丹力修內(nèi)丹,欲安眾生先自安”。《古書隱樓藏書》里也有密跡金剛神咒,王常月祖師參考佛教三壇大戒,制定了全真的戒律。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的道友后來去了佛門參學,有佛教的法師也會來道門修行。那么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學道的和尚吧? 佛道兩教…
-
丹麥《道藏》研究 出版優(yōu)秀譯本
玄門講經(jīng)2017-06-17
文/鄭天星 在歐洲,丹麥漢學有一定基礎(chǔ),僅《老子》有7種譯本。主要的漢學家有易家樂(S ran Egerod)和安保羅(Poul Anderson),均為丹麥人,任職于哥本哈根大學東亞研究所,從事道經(jīng)翻譯和研究。1980年英國倫敦科森有限出版公司(Curzon PressLtd.)出版了英文版Method of Holding the ThreeOnes:A TaoistManual Meditation of the Fourth CenturyA.D.(《守持三一之法公元4世紀的一部修道手冊》,共66頁,1989年再版)。內(nèi)容包括導言;茅山派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