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甕——我們為什么喜歡采摘?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種方 當今社會,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已經很少了,即使從事農業生產,也往往會利用大型機械,省時省力。然而,既然機械化農業那么好,我們為什么反而覺得沒有意思,總愛親自到農場去享受手工采摘呢? 早至莊子,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子貢)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挈水…
-
你知道嗎 “道人”未必是“道士”
玄門講經2017-06-17
在中國古代,佛教和道教是最為興盛的兩大宗教。其中,佛教是舶來品,而道教則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出家修行的佛教徒稱為“和尚”,又稱為僧人,而道教徒則稱為道士,又叫做道人。常人看來,兩者的稱謂互不混淆,各不相干,但也有例外。 《聊齋畫壁》中就有和尚自稱“貧道”的例子。這個故事說的是朱舉人游覽京城一座寺廟時,被佛殿墻壁圖畫中的散花妙齡仙女吸引,竟進入了圖畫中,與仙女繾綣歡愛。后一金甲神人嚇走了仙女,朱舉人怏怏而歸,可再看墻…
-
莊子獨創詞匯:囊人生天地,藏大道玄機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單非 研究莊子甚深的學者張遠山說,莊子曾獨創了很多偉詞,兩千多年以后,人們對這些詞匯已經“日用而不知”,埋沒了莊子的獨創之功。當我們拂去歷史厚厚的灰塵,將這些詞匯重新置于原初的位置上,會發現它們的內涵遠比今天要厚達深遠,并自成系統。尤其是其中的六個偉大詞匯。它們不僅是道家精神、莊子高意的絕佳代表,而且以演進的形式,鋪開了一場囊括天地與人生的大氣象,以及一個完整的悟道過程。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資料圖 圖源…
-
《道樞》(四十七):指玄篇
玄門講經2017-06-17
道樞卷之十三 至游子曾集 指玄篇 非物非色,孰窺其端;往有所歸,三田之丹。 純陽子曰:道源既浮,以生有象。于是有玉清圣境焉,元始居之;其次有上清真境焉,元皇居之;其次有太清仙境焉,太上居之。其下有太無之界、太虛之界、太空之界、太質之界。太質者,天地混沌之初,其色玄黃,如鸚卵懸于太空。南宮飛仙日進十萬八千里,歷八百劫,不能出境界之外。夫惟知玄之旨,則一超入乎三清矣。混沌者,猶大受胎之始也,三百日而形生人矣。吾之丹三百日而…
-
【弘道讀經會】修道報四恩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陳景展 天地蓋載恩、日月照臨恩、皇王水土恩、父母養育恩,這是“四重恩”。每一個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都要仰賴這四恩。 當一個人發自內心去修行的時候,首先要報的就是這四恩。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報完的,是要用一生去報的,是要用自己的道業、道身去報的。什么時候這個內功外行圓滿,那這個恩才算是報了。你的父母不是只有今生父母,還有過去無數世的父母,世間任何的行孝的方式都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這些恩德一一報答,除了修道,沒有第二條路。 …
-
日本《道藏》的研究 參與人數居世界首位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鄭天星 在《道藏》研究方面,日本有兩個人最為突出,他們是吉岡義豐(Yoshioka Yoshitoyo,1916~1979)和大淵忍爾(Ofuchi Ninji,1912~)。 吉岡義豐所發表的道教研究文章 (資料圖 圖源網絡) 前者于1955年由大正大學道教刊行會出版《道教經典史論》,該書收入1990年版《吉岡義豐著作集》第3卷,這本書基本上沿用了我國學者陳國符的《道教源流考》,自稱“大體上是原封不動摘自陳國符氏的著作”,但也有補充和發展,如他說“道藏”一詞見于唐代…
-
美國《道藏》的研究 后來者居上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鄭天星 美國道藏的研究可謂是后來者居上,下面就一些代表人物及其成果作一介紹。 一、一枝獨秀不是春 《抱樸子內篇》古籍 (資料圖 圖源網絡) 魏魯男(James Roland Ware)生于1901年,1929年來華,為哈佛燕京學社的第一位研究生,1932年返美,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著作很多,1966年出版《公元320年中國的煉丹術、醫學和宗教:葛洪的內篇》(Alchemy,Medi-cine and Religion in the China of AD320:The Nei Pien of Ko Hung),…
-
【弘道讀經會】放下一切 回歸自我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陳景展 別的宗教我不太了解,但是至少道教不是這個樣子,它鼓勵你去多看多聽,鼓勵你去了解別的宗教,了解他們的慈悲,了解他們的善良,了解創教人的那顆心。它不讓你做什么呢?不要違法,不要傷天害理,不要去損傷別人、只顧自己,這就是道教,它有那么復雜嗎?有那么可怕嗎?有那么危險嗎?一個人該有的一種狀態,為什么大家如此地排斥,如此的恐懼? 如此排斥和恐懼宗教(資料圖 圖源網絡) 本來所有的人都應該走在這條路上,因為我們來自于自然…
-
【弘道讀經會】宗教間的斗爭問題出在哪里?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陳景展 所有圣人創立的宗教都是勸人歸心的。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個洲,哪一個地區,不管是黑膚的、黃皮膚的,還是白皮膚的人,我們卸掉一切外在的身份,外在的這種屬性、地位、年齡,甚至可以推而廣之到萬物身上,小狗、小貓、非洲的大象、澳大利亞的袋鼠,我相信所有這些生命、有靈性的東西的心都是一致的,沒有任何區分的。這就是我們的先天本來,而這個東西,是不帶宗教的。 被蒙蔽(資料圖 圖源網絡) 之所以有宗教,是因為我們墮落了,沉淪了,…
-
神仙巡行吟誦聲 老君傳授《步虛詞》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李同閑 步虛詞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煉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 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修行人(資料圖 圖源網絡) 南朝劉宋陸修靜祖師在《洞玄靈寶說光燭戒罰燈祝愿儀》說,出學道之士吟詠的《步虛詞》是效法天宮中神仙巡行時吟誦之聲,其書云:“圣眾及自然妙行真人,皆一日三時,旋繞上宮,稽首行禮,飛虛浮空,散花燒香,手把十絕,嘯詠洞章,贊九天之靈奧,尊玄文之妙重也。今道士齋時,所以巡繞高座,吟誦步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