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遠游》開啟游仙詩歌先河
玄門講經2017-06-18
文/知樂齋主 道教詩歌的最早形式大概要數源于先秦的游仙詩。游仙詩乃是漫游仙境之詩,這種詩歌體裁起自道家神仙思想,可遠溯至屈原的《遠游》。早在先秦諸子時代,隨著神仙觀念的出現,人們已大膽幻想“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 漫游仙境(資料圖 圖源網絡) 從“列仙之趣”到“坎詠懷”:世俗化趨勢 莊子中的神仙觀念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擺脫現實壓迫、追求逍遙自由的宗教幻想,而神仙觀念的流行又極大地促進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
-
【弘道讀經會】為什么說社會最亂時講法制呢?
玄門講經2017-06-18
文/陳景展 網友問:美國也是法制社會,可是社會治安并不是很亂,為什么說社會最亂的時候,講法制呢? 陳道長回答:這問題說的就是跟前面網友問的六合之內、六合之外的事情是一樣的,要看你談的是什么。 咱們中華民族不同的就在于,幾千年的文明是連續不斷的,而且是目前地球上延續最久的一個文明。中華民族的特點,從早期的堯舜禹,到后面的湯帝、孔圣等等,是這種天道文明,敬天愛地的文明,修身的文明。 中美文化不同(資料圖 圖源網絡) 歷代的這些…
-
【弘道讀經會】修行者就不用孝敬父母了嗎?
玄門講經2017-06-18
文/陳景展 網友問:關于出家和盡孝的問題,上期有提到,但是還有所疑問,比如說像現在社會,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我們出家修行,如果父母老了或者父母生病了,無人照看,那時是否回家照看父母到其終老再出家修行呢?還有就是我們都出家了,沒有經濟來源,怎能贍養父母?這是我的疑惑。 陳道長回答:你這兩個疑惑都有偏差。第一個,出家并不是說不看父母。恰恰相反,我們以西安八仙宮為例,平常的時候幾乎沒有假期,但是一年中有兩個假期是允許的,一個…
-
【弘道讀經會】無為是方法,不是目的
玄門講經2017-06-18
文/陳景展 孔圣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字經》也說,“融四歲,能讓梨”。這都是我們的老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留給我們的為人處事、做人的道理,這才是中華民族能夠長久的原因。一種外在的東西不能長久,只有內在的魂魄能讓一個民族真正地屹立不動,幾千年不衰。如果有一天中國能讓所有的外邦臣服、歸順、景仰,一定是因為它內在的文化,而不是經濟,不是別的東西。一個人能讓你去恭敬,也不是因為他拳頭硬,拳頭硬你害怕,但是你心里肯定不…
-
《道樞》(五十):呼吸篇
玄門講經2017-06-18
脾居于中,呼吸為用;真人之妙,其息以踵。 至游子曰:晝夜百刻,其一刻當一百三十五息焉,故晝夜為一萬三千五百息,至夫日出束方,其脈一周而復更始者也,故呼吸四至,是為一息。學者謂息為氣,氣為命,真人之息則以其踵,是何也?斯貴其深者歟。 呼吸(資料圖 圖源網絡) 扁鵲曰: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而脾居于中;于是呼吸之問而五行備矣。吾嘗聞樊大君出(元道經》曰:復元氣之應,常以減息為候。心源湛然,其息自減。故自減息至于無息,自無…
-
大師論道丨降心止念——正果成真的必由之路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任法融 全真教的修持理論雖多,但“降心”是其要領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論由來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繹而來,道家思想是以黃老為核心的,黃帝《陰符經》中講:“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陰符經(資料圖 圖源網絡) 何謂“天性” 人稟天地間的一點太和真氣,賦諸人身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點虛靈不昧,虛白朗耀,至為純凈,無有任何雜質,故經中講“天性”,這種性(虛靈不昧),常清常靜,即佛經中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
《道藏》為何分為三洞四輔十二部?
玄門講經2017-06-17
道教自東漢張陵創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間道經的產生和傳播一直綿延不斷。魏晉以前“道教從東漢張陵創教至東晉中葉上清派出現以前大約230余年間,所造經書是不多的……大約共有道書300余種,1300余卷。”東晉中后期道教的一些新派別產生后,經書很快多了起來。經書多了以后,就有了編纂《道藏》的需要。劉宋時道士陸修靜廣泛搜集道經,編成《三洞經書目錄》,總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中除道經、符圖之外,還包括一些醫藥書籍,這是《道藏…
-
【弘道讀經會】如何達到真正的幸福?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陳景展 我們來看下面的:“上謙讓,下和睦。”當然這個是承接了“孝父母”,對于兄長、師友、自己的同學,要謙虛,禮讓。禮是道之末,但是又秉承了道,或者說它是道的最后一條救命線。那我們現在有沒有禮? 我覺得早就沒有了,不但沒有禮,連知禮都達不到。喪失了禮之后,讓人民談幸福,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人和自然之間的一種溝通,當你心中已經失了最后的這條底線的時候,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因為只有物質,心靈只會…
-
《道樞》(四十九):鴻蒙篇
玄門講經2017-06-17
至神無方,至道無體;抱樸守靜,允契于理。 鴻蒙子張無夢,字靈隱,隱天臺,真宗時人曰:國猶心也。心無為則氣和,氣和則萬寶結矣;心有為則氣亂,氣亂則英華散矣。游玄牝之門,訪赤水之珠者,必放曠天倪、囚千邪、剪萬異,歸乎抱樸守靜,靜之復靜,以至于一。一者,道之用也;道者,一之體也。一之與道,蓋自然而然者焉。是以至神無方,至道無體,無為而無不為,斯合于理矣。 抱樸守靜(資料圖 圖源網絡) 故得其道者,見造化之功跡、鬼神之妙,而無…
-
教徒聚餐有哪些禁忌 看看史料找答案
玄門講經2017-06-17
文/曉立 天師道廚會的等級與規模 在天師道有關廚會的規定中,有不同的廚會等級,一般來說分為上廚、中廚、下廚三個等級。 “律曰:生男上廚,生女中廚,增口盛財,求官,保護延口,歲中無他,上廚之例。求度厄難,遠行,求遷官,中廚之例。求治疾病,消縣官口舌牢獄系閉,下廚之例”。根據家庭所需求的宗教目的的不同,而區分使用不同等級的廚會。這些廚會的等級區別,主要是在所邀請的人數上。其參會的人數越高,廚會等級越高。其內在的宗教意義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