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修真成仙 得看這十本書
丹道修煉2017-05-16
《修真十書》由道教丹經匯編。集唐末五代宋元數十種著作,多為內丹專著。書中收集了隋唐兩宋時期數十種丹道、養生著作,從各方面記述了元代以前丹道、養生、導引的理論與功法,內容極為豐富,為道教丹道一大專集。 《修真十書》收錄的內丹著作以白玉蟾為最多(資料圖 圖源網絡) 《修真十書》六十卷,道教丹經匯編,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該叢書所收內丹著作甚眾,其中尤以白玉蟾為最多。北宗收有郝大通弟子王志謹,(號棲云子)之《盤山語錄…
-
武當內家拳 三年只練一個“松透”
丹道修煉2017-05-16
24日的太極文化課上,武當山理陽內家武術館館長田理陽道長為大家講解和演示真正的武當內家拳法,營員們都大開眼界,如愿以償的見識到武當真功夫。 田理陽道長,號通靈道人,系武當玄武派第十五代傳人,1989年拜在武當派門下,被游玄德掌門收為入室弟子,在武當山金頂、紫霄福地潛心修煉十余載,得到多位高人,如郭高一道長、王光德會長的指點,頗有心得。2000年后至今,一直在國內外講學,尤其受到歐洲武術愛好者的關注,弟子眾多。 田理陽道長講解剛…
-
存想以內煉為基 以內氣役使天神
丹道修煉2017-05-16
存想(資料圖 圖源網絡) 存想以內煉為基礎 存想指的是想象體內外諸神諸景,又稱存思,簡稱存。存想的實質,唐司馬承禎在《天隱子》中說:“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 存想不僅是長生修仙的方法,同時存想是齋醮科儀內秘中使符、咒、訣、步等要素串聯銜接發生神效的主要途徑,是造成種種靈境的重要手段。它是高功章奏達天庭的通道,也是神將收妖邪的威力所在。在整個齋醮中,壇場布置、音樂、誦經、念咒及形體動作都是外在的,而存想卻是法師的…
-
武當太和拳二十二式(四)第十六至二十二式
丹道修煉2017-05-16
第十六式 打金鐘 弓蹬步不動,右拳下落變空心拳,順時針劃圓,經胸前舉至右上方落位,拳面朝天,拳與右耳相照(見圖25)。 圖25 第十七式 五龍捧圣 左鉤拳變八字拳(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即成)向右下經腹前逆時針劃弧,向右上方推出;隨即推左掌,身體略向右轉,使胸部平面朝右;當左掌推出之時,左腳向右前擦進半步,是為右弓左蹬步(見圖26)。 圖26 第十八式 白蛇吐信 步型不變,右拳下收至右肋間,變平掌(拇指收曲)平直向前推出(見圖27)。 圖27…
-
武當太和拳二十二式(三)第八至十五式
丹道修煉2017-05-16
第八式 左開玄門 左手收回,掌根貼于右脅處,右手向體前上方揮起,以腰為軸左轉體,左腳不動,以右腳跟為軸向左旋轉90度的同時,雙手似抱大圓球云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掌心相照(見圖13)。 圖13(資料圖 圖源網絡) 隨后,左掌沿弧線向上,與鼻尖相照;右掌下落,再向左上劃弧落于左腋下,掌背貼于左大臂外側根部;左掌下落同腕、肘、肩呈一平面半圓;此時,左踮步落實地面,以腳跟為軸,由身體帶動左臂左腳向左旋轉90度,目隨掌轉(見圖14)。…
-
《金剛長壽功》第五部:回頭望足去心疾
丹道修煉2017-05-16
var flash_vid = i0151ifozou, flash_title = 張至順道長八部金剛功長壽功完整版視頻 下,flash_pic = http://vpic.video.qq.com/89630503/i0151ifozou_ori_1.jpg,flash_hits = 579,showVideoPic = true;…
-
武當太和拳二十二式(二)第二至七式
丹道修煉2017-05-16
第二式 運動太極 右手從左手抽出變空心掌(五指并攏,掌心凹進,掌心向下)向體右側微上提(見圖2)。 圖2(資料圖 圖源網絡) 然后,向下沿圓弧線提至近于頭平,轉掌心向外,向左落于左肩前上四五寸高,貼頭前向右劃至與右肩同高(見圖3)。 圖3(資料圖 圖源網絡) 正當右手從環中抽出向右時,左手亦稍向右,至體右側時,遂向下向左劃圓弧,左手也為空心掌,掌心向上,與右掌呈抱球式轉動。待右掌在右肩前時,左手也落在左肩前,與右掌相抱相照(見…
-
武當太和拳二十二式(一)無極式
丹道修煉2017-05-16
武當太和拳為武當山道教本山拳。歷代僅在武當道門秘傳,從未公諸于世。 古來,由于受武當道門戒律之約束,武當太和拳從不外傳,內傳也須擇徒而教。在歷代傳承過程中,也僅為師父身教為主,言傳為次,從不留圖譜文字。 太和拳(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太和拳總共二十二式。究其二十二式之制定,大致十數,與地支十二數之合數,內含太極、陰陽、五行、八卦周流運化之理,以贊化育之道。 太和拳二十二式演練極為簡單樸實,具山野蓑衲之風,有桃源野鶴之態。然…
-
《金剛長壽功》第八部:兩足頓頓飲嗜消
丹道修煉2017-05-16
功理: 這里的“飲”指吃喝所引起的疾?!笆取敝敢恍┎徽5陌煤吐埃繆恬⒕豈取?全身自然松立,兩腳緊靠,兩臂下垂緊靠身,手三陰、手三陽已繃直,全身用內勁繃緊,將兩腳后跟繃直提起,(即足三陰、足三陽經絡繃緊)將身體舉起又放下,作有節奏的上下起落運動,使全身上下的經絡、骨骼、關節進行張弛調整,作到松筋疏骨,對消除飲食阻滯及不良嗜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功法: 1.與第六部功,《五勞七傷向后瞧》中“夾臂定神”的動作相同。…
-
氣功真相(十):《雜病源流犀燭》異病同法有奇效
丹道修煉2017-05-16
《雜病源流犀燭》(以下簡稱《犀燭》),清代醫家沈金鰲(1717~1776年)撰于1773年,為《沈氏尊生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雜病源流犀燭》(資料圖 圖源網絡) 卷首為“總論”,先分上、下論述《脈象統類》與《諸脈主病詩》;其后三十卷分臟腑門、奇經八脈門、六淫門、內傷外感門、面部門、身形門等,論述多種常見病證的源流與證治,其論病證之治除藥物外,還附有許多以氣功療法為主的“導引”和“運功”,并認為“導引、運功本養生家修煉要訣,但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