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胎篇》談引導術功用:紫微太一導引法
丹道修煉2017-05-17
導引術是一種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體操術。 據傳世文獻及考古資料記載,其起源與傳承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及至今日仍傳承不絕。在此過程中,道家、道教功不可沒。譬如,南宋初年的道教學者曾憧所編撰的《道樞》中就有多種導引功法的內容。 導引術是一種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體操術(資料圖 圖源網絡) 現存《道樞》的《正統道藏》本共有42卷,108篇,包羅宏富。其中的《圣胎篇》、《太清養生下篇》和《眾妙篇》等篇目中載錄了一些不同的導引功法。這…
-
光腳養生 抗寒祛病
丹道修煉2017-05-17
光腳養生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因為腳底有很多穴位,光腳行走可以刺激腳底的穴位,從而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光腳走路可增強抗寒能力,讓人少生病,還能給腳心以足夠的刺激,從而促進大腦活動。長期刺激腳底穴位,有活血、去除身體靜電、更好治療腳部疾病的功效。 光腳養生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資料圖 圖源網絡) 光腳養生的好處 1、光腳滾網球,緩解腰酸背痛。可以試著把網球放在腳底,從腳趾到足跟緩慢滾動按摩2~3分鐘,就能舒緩背部肌肉緊張和疼…
-
《青羊宮留題四首》譯解(二):訪道需要訪先天
丹道修煉2017-05-17
文:高帥 《青羊宮留題其二》 原文 煉黍米、須要有法財兩件,心腹事、須要托二三為伴。怎得個張環衛共談玄,馬半州同修煉,薛道光曾把俗還,王重陽幸遇良緣,伯端翁訪友在扶風縣,達摩祖了道在麗春院。才曉得花街柳巷也正好參禪,再休題清凈無為空坐閑。訪道須要訪先天,先天是神仙親口傳,神仙、神仙,只在花里眠。 譯文 修煉金丹大道的黍米玄珠,是需要修真的“法財兩用”的,二者缺一不可。這些修真的至理,需要有幾個同心同德的道伴,互為輔佐參證…
-
《太清養生下篇》疾病治療法:太清祛病導引法
丹道修煉2017-05-17
導引術不僅可以用于日常的養生保健,而且還有一定的疾病治療功能。 對此,《道樞》卷二十八《太清養生下篇》之開篇就闡述了包括導引術在內的一些道術的治病機理:“人之身,十二大節,三百六十小骨,孔孔相對,脈脈相通,新氣與故氣交錯其間。新氣或頓阻,或循行;故氣或流通,或壅滯,或俱塞,或并馳。蓋壅滯者,陽氣之聚而為塊瘕者也;頓阻者,而為腫為瘍者也。氣既能蓄聚,則亦有分散之理矣。凡患之所在,可用導引以散之,和氣以攻之,時意以送之,…
-
自然為本 道教獨特“四大養生法”
丹道修煉2017-05-17
道教以自然天道觀為本,著眼于人,追求生命長久與精神的安寧,尤其強調精神的超然與人格的獨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并形成了道教獨特的“四大養生法”。 一 順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養生的基本原則。道家認為:以自然界的秩序變化為法,摒棄人的理性因素,在養生中采取順乎自然的行動,就能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返樸歸真(資料圖 圖源網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人的一切都應順應自然規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狀態…
-
氣有四虛 人有四胖 中醫教你辨證施治
丹道修煉2017-05-17
氣虛與肥胖 一個氣血平衡的人,身體內氣的運動充分,進餐之后,該吸收的營養物質吸收了,該排泄的排泄了,該氣化的氣化掉了,他的身體就會不胖不瘦。 氣虛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一個氣虛之人,身體內氣的運動不充分,進餐之后,該吸收的營養物質沒吸收,該排泄的沒排泄,該氣化的沒氣化掉,結果,這些沒有被氣化掉的物質就被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體內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 肝上沒被氣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血管…
-
袁康就:打坐可否代替睡眠
丹道修煉2017-05-17
假若人沒有休息,人可能很快死亡。睡眠似乎是一切感官動物的必需品。在24小時為一循環周期的人類生理時鐘當中,七至八小時是睡眠。打坐看起來好像在休息,它又可否代替睡眠? 睡眠似乎是一切感官動物的必需品(資料圖 圖源網絡) 睡眠的作用 睡眠不足,很多疾病隨之而生。一個晚上睡不好、或睡不夠,翌日會煩燥不安、沮喪憂郁、咽干頭脹,中醫叫”陰虛“。陰虛過度,”睡眠債“累積,我們會有高血壓、偏頭痛、胃炎、神經緊張、抑郁、負向情緒等癥狀,…
-
你的家鄉都有哪些道地藥材?
丹道修煉2017-05-17
古今醫家都喜歡使用道地藥材,在中醫處方箋上,許多藥名前標有“川”、“云”、“廣”等產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廣”即廣東、廣西。這些藥物大多就是道地藥材。道地藥材是優質純真藥材的專用名詞,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宏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道地藥材的前世今生,數數我們家鄉各自有哪些道地藥材吧! 道地藥材的意義 道地藥材對于中醫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中藥…
-
少年修道說 論打坐的真義
丹道修煉2017-05-16
文/盧理湘 撰寫此文的緣起是由近日一則新聞引起,這則新聞是人盡皆知的小學生打坐代替午睡事件,“打坐”校長違背教育規律,用行政命令強制學生打坐,二日后被教育主管部門勒令取消,學校恢復正常教學秩序。網友在口誅筆伐的同時,有幾個問題縈繞心頭,迫切需要厘清,即什么是打坐?怎樣的老師才能指導打坐?打坐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次序是什么?初學者如何打坐?本文將圍繞這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文雖鄙陋,但發自肺腑,請讀者不吝賜教。 打坐姿勢…
-
長夏健脾去濕 秋后養背活百歲
丹道修煉2017-05-16
古代醫學家張景岳說過:“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所以我們要順應四季: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規律,才能頤養長生,內安外??長夏應脾而變化(資料圖 圖源網絡) 長夏在五行屬土,對應脾,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到濕氣的影響,則會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 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當脾陽受損。會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