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孚琛《丹道仙術入門》
玄門講經2017-05-24
丹道仙術入門 這是一本套幫您邁進仙道之門的書,這是一本全面介紹道教健身、煉養、預測等方術的書,這本書首次披露了丹家千金難求的師傳秘本。全書圖文并茂,探討了在跨入新的千年紀元之門時,道學的現代意義和發展前景,內丹學的科學內容和道教改革方向。本書涵蓋了道家哲學、道教史、術數學、內丹學、養生學、醫學、道教文獻學等整個道學文化的學術領域,一冊在手,中國文化的根柢一覽無余。 內容簡介 《丹道仙術入門》內容簡介:全書圖文并茂,探討…
-
傳說中的“風神”從哪來?
玄門講經2017-05-24
風神 風神亦稱風伯、風師,其信仰起源甚早。《山梅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周禮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春秋戰國以后,風神信仰逐漸統一,中原一帶信仰的風神為星宿,南方一帶信仰的風神則為鳥形或帶有羽翼的飛廉。應昭《風俗通義祀典》謹按《周禮》云:以楠燎祀風師。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易巽》為長女也,長者伯,故日風伯。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于人,王…
-
《道德真經》——魏王弼注 第五十一章
玄門講經2017-05-24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物生而后畜,畜而后形,形而后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勢也。唯因也,故能無物而不形。唯勢也,故能無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則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極之,亦至道也。隨其所因,故各有稱焉。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之則害,不得不貴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
-
《道德真經》——魏王弼注 第五十章
玄門講經2017-05-24
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地,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極,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極,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無生之地焉。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故無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兵。獸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無…
-
志怪人物傳記:《神仙傳》
玄門講經2017-05-24
《神仙傳校釋》 簡介 《神仙傳》,又稱《葛洪神仙傳》。神仙人物傳記。十卷,凡八十四人。晉葛洪撰。作者事跡參見《讀書志第一千二百五十七部》。 該書前有葛洪自序。序稱于《抱樸子內篇》既成之后,因其弟子滕升問仙人有無而作。謂秦大夫阮倉所記,有數百人;劉向之《列仙傳》,又七十余人。又稱劉向所述,“殊甚簡略,美事不舉”,遂復“抄集古之仙者,見于仙經,服食方及百家之書,先師所說,耆儒所論”,匯編為十卷。自謂“此傳雖深妙奇異,不可盡…
-
馬克思韋伯《儒教與道教》
玄門講經2017-05-24
《儒教與道教》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作者馬克斯。韋伯是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哲學家,也是當代西方有影響的社會科學家之一。在本書中,韋伯所研究的課題是:中國為什么沒有出現西方那樣的資本主義?韋伯以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國的社會結構,又重點研究了建立在這種社會結構基礎之上的中國正統文化--儒教倫理,同時還順便考察了被視為異端的道教。韋伯將儒教與西方的清教作了較為透徹的分析比較,最后得出了一個結論:儒家倫理阻礙了…
-
“雨師”起源甚古 歷來說法不一
玄門講經2017-05-24
雨神 雨師的由來 雨神亦稱雨師,其信仰與風神一樣,起源甚古。《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同禮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漢人在以箕星為風伯的同時,則以畢星為雨師。蔡邕《獨斷》曰:“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詩》云:“月離于畢,俾滂沱矣。”《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天太白星主兵,其精下為雨師之神。”《易師卦》曰:“師者眾也。”《風俗通義祀典》稱:土…
-
離形去智的“坐忘”功夫
玄門講經2017-05-24
心齋坐忘 坐忘的最初語義 最初“坐忘”之語見于《莊子大宗師》,大意如此:顏回跟孔子說:“我有些長進了!”孔子問:“怎么說?”顏回說:曰:“我忘了仁義是甚么了。”曰:“可以,但是還不夠呢。”他日,復見,顏回又表示:有些長進了。孔子又問:“怎么說?”“我忘了是甚么了!”孔子接著說:“可以,但是還不成。”又過了些時日,顏回再請見,還是那老話:又有些長進了。孔子仍不厭其煩地問:“怎么說?”顏回道:“回坐忘矣!”仲尼猛地蹬了蹬腿,…
-
《道德真經》——魏王弼注四十六至四十九章
玄門講經2017-05-24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故卻走馬以治田糞也。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貪欲無厭,不修其內,各求於外,故戎馬生於郊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事有宗而物有主,途雖殊而同歸也,慮雖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執古之道,可以御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戶窺牖而可知也。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無…
-
傳說中的“雷公”長啥樣?
玄門講經2017-05-24
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國古代先民對于雷電的自然崇拜,因為遠古時代,氣候變化異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云密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擊喪人畜。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進而產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復雜社會職能的神。 雷神的形象 對于雷神的形象,《山梅經海內東經》中有記載,文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