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風神”從哪來?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4 瀏覽次數:次
風神
風神亦稱風伯、風師,其信仰起源甚早。《山梅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周禮•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春秋戰國以后,風神信仰逐漸統一,中原一帶信仰的風神為星宿,南方一帶信仰的風神則為鳥形或帶有羽翼的飛廉。應昭《風俗通義•祀典》謹按《周禮》云:以楠燎祀風師。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易•巽》為長女也,長者伯,故日風伯。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報功也。戌之神為風伯,故以丙戌日祀于西北,火勝金為木相也。又蔡邕《獨斷》曰: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
飛廉有時也稱作蜚廉,其形象非常古怪。《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王逸注曰:飛廉,風伯也。洪興祖注日:應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晉灼曰,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淮南子•真》曰:真人騎蜚廉,馳于外方,休于宇內,燭十日而使風雨。高誘注曰:蜚廉,獸名,長毛有翼。
秦漢以后,道教吸收了這一信仰,列風神入神系,將二者信仰進行統一。如《云笈七羲》稱風神名吒,號長育。吒是說明風的特征。長育是指風吹拂大地,化生生物。《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稱風伯神為飛廉,正如應昭所說的能致風氣,身似鹿,頭似爵,有角,尾似蛇,大如豹。《歷代神仙通鑒》卷二亦云:蜚廉生得鹿形蛇尾,爵頭羊角,與蚩尤同師一真道人,迸居南祁,見寸山之石,每遇風雨則飛起似燕,天晴安狀如故。怪而覘之,夜半見一物大如囊,豹文而無足,向地吸氣二口噴出,狂風驟發,石燕紛飛。廉步如飛禽,乃追而擒之,是為風母,能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至今在永州祁陽還有座風伯山,相傳即是當年之山。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