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道教協會制定全真派道士傳戒規定
玄門講經2017-05-22
(1989年9月16日中國道教協會四屆五次常務理事會修改通過,2005年6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訂) 第一條為加強道教自身建設,繼承道教全真派傳戒儀軌,嚴持教義和規戒,具足正信,純正道風,依據《宗教事務條例》和中國道教協會《章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全真派道士受戒具備的條件: (1)皈依“道、經、師”三寶,有傳統的師承法派; (2)愛國愛教,遵紀守法,威儀整潔,身心健康; (3)年齡須在20歲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出家住觀…
-
道教與文學:淺談道教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
玄門講經2017-05-22
陶淵明 道教是在中國本土生長起來的傳統宗教,它是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沿襲方仙道,黃老道某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而于東漢后期形成。它以道和德為教義的核心,吸收了道家哲學的部分內容,以神仙思想為其中心思想,精、氣、神的理論是其思想的最高理論。道教歷經一千八百多年的發展傳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義思想,并在其宗教的教義思想支配下,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崇拜儀式和規戒。 道教的思想理論體系雖是宗教神學,但它的內容復雜,和中國文…
-
道教傳戒概說 無規矩不成方圓
玄門講經2017-05-22
1.傳戒與全真派 在中國道教中,主要分為“正一派”和“全真派”。其中,全真派接受新人加入道教、成為道士的儀式,即稱為“傳戒”。 接受過全真派傳戒、獲得“凈戒牒”的人,即獲得了道教所認可的全真派道士的身份與資格。 1989年,北京白云觀開壇傳戒,這也是1949年后全國首次進行道教全真派傳戒活動。從此,傳戒活動逐漸制度化、常態化。 北京白云觀1989年傳戒活動[3] 2.傳戒依據 今天,中國大陸地區的道教宮、觀舉行傳戒,所依據的是中國道教協會于…
-
道教的清規戒律與傳教儀式
玄門講經2017-05-22
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各門各派、各宗各教都有自己的規矩,對道教而言,這個規矩就是戒律了。 所謂戒,是解、界、止的意思。 《洞玄靈寶玄門大義》說: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防止諸惡。其實戒就是禁止的意思,它是道士歸真的首要。天真皇人說:既稱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規不習。所以戒就是道教約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惡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條規。 所謂律,是禁止道士某些不當行為的規…
-
符咒——中國道家的修靈哲學
玄門講經2017-05-22
“符咒”是中國道教用以傳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所謂“符咒”是符與咒語的合稱。一般地說,“符”指的是用朱筆或墨筆所畫的一種點線合用、字圖相兼、且以屈曲筆畫為主的神秘形象 ,道門中人聲稱它具備了驅使鬼神、治病禳災等眾多功能;“咒”指的是具有特殊音頻效應的口訣,道門廣泛地用以養生輔助、祈福消災或者召驅鬼神以達到施行者的特殊目的。 解釋 符咒法術經籍在《道藏》中占有很大的份量,這些著述內容復雜,事例也不盡一致;但從總體上看,它…
-
《黃帝陰符經》原文及注釋
玄門講經2017-05-22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萬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機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圣人。 上篇解釋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則,掌握這個自然界法則來行動,也就…
-
道教經典:《黃帝陰符經》
玄門講經2017-05-22
《黃帝陰符經》作者說是軒轅黃帝,歷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鑒、李銳、楊晟等都作過注解,《四庫全書》中有所收集。《陰符經》應該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國方略,養生之道,兵法戰術等。《黃帝陰符經》立義于社會,導向于人生。 《黃帝陰符經》共四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內容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系。中篇主要內容是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內容是論兵法戰術的。 歷史上對《黃帝陰符…
-
《老子想爾注》殘本摘錄
玄門講經2017-05-22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 道氣在間,清微不見,含血之類,莫不欽仰。愚者不信,故猶橐者冶工排橐。龠者,可吹竹,氣動有聲,不可見,故以為喻,以解愚心也。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清氣不見,像如虛也。然呼吸不屈竭也,動之愈益出。 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多知浮華,不知守道全身,壽盡輒窮。數數,非一也。不如學生,守中和之道。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者,欲也。精結為神,欲令神不死,當結精自守。牝者,地也,體性安,女像之,故不。男欲結精,心…
-
道教經典:《老子想爾注》
玄門講經2017-05-22
簡介 《老子想爾注》是老子《道德經》的注釋本,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教的經典。關于作者,歷來有不同說法,一說是張陵著,另一說認為該書作者是張陵之孫張魯。一說是張陵著,如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經疏外傳》、五代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圣義》以及中唐僧人法琳《辨正論》等,都認為張陵曾注《道德經》,是《想爾注》的作者,所世道書多沿此說。另一說認為該書作者是張陵之孫張魯。如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中認為《想爾注》作者可能是張魯,也可能是…
-
中華書局:一本書學會道教常識
玄門講經2017-05-22
《一本書學會道教常識(雙色圖文)》是學習道教知識的通俗讀本,是了解道教文化的便捷途徑。書中有趣的問答,精心選配的圖片,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直觀的道教史概貌。 作者周國林還原了一些道教史上長期被誤讀的人物、事件的真實面貌,為讀者整理出了一本清晰正確的古代道教常識。 《一本書學會道教常識(雙色圖文)》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