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六御”之二
玄門講經2017-05-22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又名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上古時期被稱為燭陰。手下有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天皇大帝”,為道教尊神“六御”中的第二位神。 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于中國古代星辰崇拜,《上精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
-
“六御”之首:玉皇大帝
玄門講經2017-05-22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圣號同異考》說:“玉帝圣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贊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 六御之首 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后乾號也。皆非此玉帝。…
-
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四御”
玄門講經2017-05-22
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他們的全稱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統率天地萬神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執掌天道。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 南極長生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天禍福。 勾陳上宮天皇…
-
賜福、贖罪、解厄的三官大帝
玄門講經2017-05-22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三官大帝是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五斗米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
-
道教主要神仙:三茅真君
玄門講經2017-05-22
三茅真君,為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道教稱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據《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此掌山,固謂之茅山。他們大約是漢景帝時候(前156-前140年)的人。 三茅真君原來是出生在咸陽南關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岳恒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后面見西王…
-
真仙高道在人間——《當代道教人物》
玄門講經2017-05-22
初版為2000年華文出版社,2001年香港華夏文化出版社再版,將書名改為《中國道教當代宗師》;第三版為2008年香港中華兒女出版社,恢復以《當代道教人物》書名。全書16.5萬字,內容包括當代12位高道(包括其中附錄4位人物白描性文章)的人生經歷。初版本前有作者肖像和簡介,隨之即是8位當代高道肖像;目錄其后,全國人大常委、中國道教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作第一篇序言,著名道教學者、原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長陳耀庭先生作第二篇序言…
-
《凝眸云水》 道教從古老歲月走來
玄門講經2017-05-22
《凝眸云水》袁志鴻撰 該著作曾兩次由香港中華兒女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共40萬字。首次出版由教內外五位著名的專家學學者為之《序言》:第一位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第七屆理事會會長任法融大師;第二位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葛榮晉教授;第三位是上海市宗教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劉仲宇教授;第四位是中國社科院…
-
許地山與傅勤家的道教史
玄門講經2017-05-22
1934年中國有二本道教史出版,一是許地山之《道教史》,二是傅勤家之《道教史概論》。至1937年傅氏《中國道教史》出版,方被視為“我國第一部道教史”。 東晉史學家常璩之《華陽國志》,記載道教五斗米道創立過程最詳,曾被視為“中國最早的一部道教史”。但現代學術框架下的第一部,還是非傅氏莫屬。 著名學者葛兆光論近百年道教史研究,把傅勤家與許地山、陳垣、陳國符等名家并舉。認為他們共同構建了中國道教史研究的“第一次歷史性的變化”。 道教…
-
道教齋醮科儀的由來、演變和發展
玄門講經2017-05-22
齋醮是道教特有的宗教祭祀儀式,也是道士所從事的主要宗教活動。齋醮的內容有清潔身心,設壇擺供、焚香、化符、存想、念咒、掐訣、叩齒、上章、誦經、贊頌、并配以音樂,燈燭和禹步等儀范程序。齋醮的目的是使人與神靈溝通,祈禱神仙保佑,賜福消災解厄。 中國道教豐富的齋醮儀式,蘊含著道教文化的精粹,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能流傳千載,演習至今,自有其存在的理由。齋醮,能表達炎黃子孫的生存需求和美好愿望,神圣醮壇那虔誠的誦經,默默地禱告,祈求上天國泰民…
-
《道德真經》——魏王弼注 第一至五章
玄門講經2017-05-22
經名:道德真經注。魏王弼注。成書樸曾魏正始年間。原書二卷,或作四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參校本:浙江書局刻明張之象本(簡稱張本)。《道藏》本原未分章,今據通行本分別。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