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
道教神仙2016-07-03
庚寅太歲在元代時降生在新昌(今浙江省新昌縣),名叫鄔璚,也叫鄔桓。鄔桓自幼就喜歡學習,而且志向高遠,并且特別注重自身的品節,日常生活中處處節約,常常施舍幫助他人。在宣德年間(一四二六~一四三五年),鄔桓任溧陽縣縣丞(今江蘇省溧陽縣)。他在任內期間,扶助弱小,壓制強暴,去除腐敗,減少社會不良弊端。于是,溧陽的賦役得到平均分攤,官吏們不敢狼狽為奸。溧陽的百姓家家安居樂業。鄔桓任期屆滿的時候,上千名百姓到官衙內要求鄔桓留…
-
龍王爺姓為什么姓敖
道教神仙2016-07-03
來歷就是民間神話傳說了。封神榜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寫的,如果找書面資料,最早的就是哪吒鬧海了吧,正因為前人這樣說,所以后輩以敖為龍姓。 據史書記載,早在四、五千年前,人類處于氏族社會時,每一個氏族,都拜一種動物,如牛、馬、虎、鹿、蛇等,作為本氏族的標志。后來,有個強大的氏族,把其他氏族都吞并了,就把各個氏族的動物標志擠湊在一起,虛構出一個最兇猛的動物形象,這就是所謂龍的來歷。 龍在我國古代書籍中的記載,一向是眾說紛壇的…
-
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
道教神仙2016-07-03
壬辰太歲在明泰時將生在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名叫彭泰。彭泰,自幼聰明機智,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科舉中進士,任侍講官職。彭泰為人剛正不阿,雖然身為官吏,但是生活如同百姓一樣淡泊和樸素。彭泰政務勤懇,經常拿古人的箴言和事跡勉勵自己。在還沒有考中進士的時候,彭泰曾經聘鄉中貧苦家庭的女兒為妻子。考中進士以后,彭泰家中視親家貧窮粗陋,又鄙稱原聘貧家女相貌丑陋,企圖解除婚約,為彭泰另謀高親。彭泰得知后,堅決不同意,最后,…
-
嫦娥——太陰月仙
道教神仙2016-07-03
嫦娥這一形象最終被重塑為道教的太陰月仙,成為道教仙譜中地位顯赫、權職重大的月宮女主 與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共工觸山神話并列為中國四大神話的嫦娥奔月,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巨大、流變最為復雜的神話之一,其自產生初始,就與中國傳統的神仙思想結下了不解之緣。 尤其是道教神仙信仰形成以后,其本身所具有的追求長生不死的內容以及渴望自由快樂的品質,受到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青睞,因而被不斷地改造,嫦娥奔月神話中的原生神話因素…
-
媽祖的信仰
道教神仙2016-07-03
福建霞浦舉行媽祖走水民俗活動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媽,是歷代海洋貿易者、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尤其是在福建、廣東、海南、臺灣、東南亞中有廣泛的媽祖信仰,許多沿海地區均建有媽祖廟。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于莆田縣湄洲島,為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媽祖,尊為海上女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北宋、南宋、元、明、清幾…
-
蟲王劉猛將軍
道教神仙2016-07-03
對蟲王的祭祀,歷史悠久。遠在周代,每年農事結束后,就在農歷臘月舉行祭祀,是為八蠟。八蠟所祭祀的八種自然神靈,大多與農業有關,如先嗇(神農)、司嗇(后稷)等,他的第八位,便是昆蟲。古代基本沒有農藥,蟲害是農業極大的敵人,而蝗蟲危害最烈,所以驅逐害蟲,就演變成八蠟祭祀的主要內容,八蠟神也就變成一位專司其職的神靈。最晚到宋代,蟲王祭祀完成了從自然神到人格神的過渡,全國各地遍布八蠟廟和蟲王廟,最多的是劉猛將軍廟。 此神并非姓…
-
三茅真君的傳說
道教神仙2016-07-03
三茅真君,為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道教稱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據《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此掌山,固謂之茅山。他們大約是漢景帝時候(前156-前140年)的人。 三茅真君原來是出生在咸陽南關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岳恒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后面見西王…
-
鐘離權十試呂洞賓
道教神仙2016-07-03
話說 呂祖未成道前,先經 正陽祖師鍾離權十試,後始授於先天大道,而得超凡入聖。以下為 呂祖受試之過程: 一試 洞賓自外遠歸,忽見家人皆病死,洞賓心無悔恨,但厚備葬具而已。須臾,死者皆醒,無恙。 --洞賓視家人死而不動聲色,莫非無人性感情乎?非也!洞賓已悟大道,生死無非一幻夢,生死有命,大丈夫視死如歸,親人離魂,自有去路,莫非因緣已盡,但盡禮以葬,何能怨尤?但事生前,生而順,死而安,生死何足懼!生能修善,死為善仙,故洞賓洞…
-
劉海戲金蟾的傳說
道教神仙2016-07-03
關于劉海(劉海故里為陜西西安戶縣阿姑泉歡樂谷)的傳說,各地都有,劉海總是被看作仁慈之神。流傳于常德民間的劉海戲金蟾,源于劉海和胡秀英一段堅貞的愛情故事。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戲《劉海戲金蟾》《劉海砍樵》兩個劇本就是取材于這一典故。 相傳常德城內絲瓜井里有金蟾,經常在夜里從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沖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劉海,家貧如洗,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經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賣柴買米,與母…
-
太乙救苦天尊
道教神仙2016-07-03
太乙 救苦天尊有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號,簡稱救苦天 尊。相傳其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統御萬類。道教說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來,誓 愿救度一切眾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 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 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 ,或攝群耶,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圣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 ,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