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關公磨刀雨”的傳說
道教神仙2016-07-03
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相傳是三國時期的漢蜀名將關羽的誕辰日,故俗稱關公誕。 關羽在世時以忠、義、勇著于世。他畢生忠于蜀主劉備,對曹操的禮遇能知恩報恩;他武藝超群,卻又剛愎自用;生前由曹操請漢獻帝封為漢壽亭侯,死后被蜀主追謚為壯繆侯。在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關羽的降漢不降曹、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故事,是他的忠;桃園三結義、古城會、華容道義釋曹操等,是他的義;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等,是他的勇。更有神化之筆…
-
巧圣仙師
道教神仙2016-07-03
巧圣仙師就是魯班,仙師姓公輸,名般,也稱公輸子、公輸盤,春秋時魯國人,「般」與「班」同音,故稱作『魯班公』、『大師府』等,春秋魯國人,是我國古代一位優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
-
葛仙翁游戲三昧
道教神仙2016-07-03
話說三國時候,天下分裂,南北隔絕。有位商人,要坐船從中原件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去。臨行前向神廟中祭拜,祈求佑護一路平安。那廟神忽然對管廟的道人說:你去告訴那商人,我想托他帶一封信給葛仙翁,請面交給老葛。道人一邊向商人轉達神意,一邊將一封信向船頭擲去。像是有釘子釘上一般,信粘在船頭上牢不可拔。船到會稽,商人到處打聽葛仙翁的住處,人們多半搖頭。后來有人說:這兒有個葛玄,行事十分神奇,大約是他吧。商人于是來找葛玄。葛玄一…
-
關于狐仙的起源
道教神仙2016-07-03
中華民族對狐崇拜已有幾千年歷史,源于原始社會 萬物有靈 觀念。把它奉為圖騰、精靈,可以修仙,所謂 物之老者,其精為人 先秦古籍《山海經》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記載。 民間傳說狐貍能修煉成精,化為人形,神通廣大,若人類對之不敬,則以妖媚惑人,必受其害。民間尊為狐仙奉祀,以避禍免災,祈求平安。 自唐朝以來,崇信狐仙之風盛行,狐貍精的傳說更在民間廣泛流傳。據張鷟的朝野金載》記載 :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
-
老子辯石的故事
道教神仙2016-07-03
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時,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見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 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
-
威海圣水觀圣水的來歷
道教神仙2016-07-03
圣水觀的來歷是這樣的:從前,有個孝子叫仲良。為了給母親治眼疾,四處求醫問藥,但總是不見好轉。有一晚,他夢見一位老人,那個老人說現在的圣水觀有仙藥。鐘亮告別了父母,踏上了求藥之路。他來到圣水觀。突然,他眼前一亮,他夢里的老人出現在他眼前,老人給了他一些水,說這圣水能治百?V倭寄米潘厝ズ螅蓋綴攘耍劬β砩蝦昧恕S幸荒昴治烈擼倭加秩デ笏迕衩嗆取4迕窈昧艘院螅桶顏庥惺ニ牡胤劍惺ニ邸?…
-
碧霞元君
道教神仙2016-07-03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
-
王子喬的傳說
道教神仙2016-07-03
王子喬為太原王氏系姓始祖,乃周靈王太子,名晉,字子喬,約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時晉平公使師曠見太子晉,師曠問以君子之德,太子晉侃侃而答曰:如舜的為人,仁德配于天道,雖固守其崗位,卻處處為天下人著想,使遠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幫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謂之天。如禹的為人,圣勞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為本…
-
北極真人安期生
道教神仙2016-07-03
北極真人安期生 安期生又稱千歲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稱之為北極真人。他或居天庭,或游山中,或飄海上,或隱地下,世人傳為海上之仙人。關于他的傳說,《列仙傳》和《歷代神仙通鑒》《史記》等書中均有記載,書中稱其為瑯玡阜鄉(今山東諸城境內)人,賣藥于東海邊,當時人們都稱他為千歲翁。相傳秦始皇東游時,聞其名而邀請相見,與他交談了三天三夜,始皇稱之為異人,于是喝以黃金玉璧。安期生將黃金玉璧放在阜方亭內,并留書一封,以一雙赤玉舄為…
-
王常月祖師的傳說故事
道教神仙2016-07-03
清代康熙年間,有個明末遺少,他對滿清入主化夏非常忿恨。經常悻悻不樂,但又無力匡扶明室。他知道,和強暴的滿州統治者硬碰,那只是飛蛾投火,自取滅亡。他決心一生不去應滿清的考試博取功名。他有時怨崇禎皇帝不該向滿州私下議和養癰成患;他惱恨吳三桂投敵賣國甘當滿州鷹犬;他惱恨清廷朝堂上那些受遇皇恩的無恥之徒;他惱恨那些假名清高,實則是走終南捷徑為爭腥逐臭去赴清廷博學鴻辭科占取功名的民族敗類;他恨總之,他看著這大好河山被異族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