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羊山背后的故事:黃大仙叱羊成石
玄門講經2017-06-15
赤松鄉鐘頭村的東面有座山,山上有許多大小差不多的石頭,一塊塊石頭像一只只羊,遠遠看去,像一群羊伏在那里,怎么會有這么多奇怪的石頭呢?這里還流傳著一個傳說。 浙江金華臥羊山(資料圖 圖源網絡) 修仙路上 初平青春依舊 相傳,晉朝時期鐘頭的赤松宮里有一個道士,一次他來到金華城時,看到一個年輕后生,相貌蠻漂亮,就向前打聽,曉得他名叫黃初平,是到城里來游玩的。道士看他不比一般凡人,有出頭之日,就收了他,把他帶到了鐘頭這地方。結果…
-
【弘道讀經會】非過之經不可誦讀
玄門講經2017-06-15
文/陳景展 笑容231說:公元2012年12月21日在道歷上有什么特別嗎? 陳景展答:冬至日,一陽來復。陰氣達到了極致,陽氣從地表開始往天上升。 冬至(資料圖 圖源網絡) 林景培說:道長慈悲,最近看到白云觀有制作早晚功課經過經視頻,道長可以談談早晚功課的事嗎? 陳景展答:這個話題很大,問題也很嚴重。功課經是“功課”。“功課”,是要日日去行,日日去誦,日日去持的。但是我們有一個原則,在這個視頻中也說到了,“非過之經是不可誦讀的”,但為…
-
為什么誦經之前要叩齒?
玄門講經2017-06-15
文/ 萬景元 我們看到很多經文前面都有這么一段話,“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然后朗誦。”做道場法事,誦持經咒的時候,都要配合叩齒。比如誦《黃庭經》之前,就要東向叩齒二十四通。誦天蓬咒之前,要叩齒三十六下。《上清靈寶大法》序云:“存神叩齒,警初真入道之門。煉氣書符,明學士守規之式。” 叩齒這么重要,那叩齒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先來認識一下身中之神 根據道經記載,人之“一身有一萬八千神曰本分神也,一萬…
-
修道路上不孤單 黃大仙兄弟齊學法
玄門講經2017-06-15
日夜思弟 初起踏上尋親路 初起日夜思念初平,到處尋訪弟弟的下落。多年來音訊杳然,由于盼弟心切,他變賣家產準備長期出外尋找,下決心不找到弟弟,決不罷休。他曉行夜宿,餐風飲露,東奔西走,輾轉南北,直到盤纏全部用盡,衣衫襤褸不堪,弄得像個討飯一般,可是弟弟仍然渺無蹤影。 一日,初起輾轉回到金華,來到城里,準備再碰碰運氣,他一邊無精打采地在街上踽踽而行,一邊在大街小巷尋尋覓覓。忽見一條僻靜的小巷里,有一個擺著小攤的卜卦先生。見…
-
《道樞》(三十):外景篇
玄門講經2017-06-15
玉牝金,以堅其內;獨飧太和,可以不死。 《經》曰:上有黃庭下關元。何一也?黃庭者,在首之中,明堂、洞房、丹一田是也。二眉卻入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丹田。三者為上元之一一也。黃庭者,兩半而成洞房,中生赤一子則為一焉。常思之無失,則赤子化為真人在明堂之中。故知一者在明堂者也。行氣導引,閉目內視,安心定志,混沌無涯,致其精上流于泥丸焉。明堂之中有君臣,洞房之中有父母,丹田之中有夫婦。或曰:黃庭者,脾也。其治在中關元…
-
羊伏箱護財寶 黃大仙廣贈窮苦百姓
玄門講經2017-06-15
宋朝蘇東坡有一首《顧愷之畫黃初平牧羊圖贊》,其中最末一句是“先生止呼伏箱”。意思是說,黃大仙叱羊成石的喝聲一停,那些羊就一動不動伏在一邊,變成石頭了。古時“箱”通“廂”,廂就是這邊或那里的意思。不過,在民間卻還有另一種“羊伏箱”的傳說。 黃大仙(資料圖 圖源網絡) 初平心無旁騖 專心修道 相傳當時上天的太白金星時刻關心著黃初平的修煉,見他邊放羊邊讀書,鉆研道教非常專心,連最漂亮的女孩站他身邊也不動心。他渴了飲山泉,饑了食…
-
太上老君授積功累行之法 從“敬天地”說起
玄門講經2017-06-15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經》原文: 敬天地,重日月。懼國法,依王道,孝父母。上謙讓,下和睦。好事行,惡事止。成人學,破人斷。高知危,滿知溢。靜常安,儉常足。慎無憂,忍無辱。去奢華,務真實。掩人非,揚人德。行方便,和鄰里。親賢善,遠聲色。貧守分,富施惠。行平等,休倚勢。長克己,莫嫉。少慳貪,除狡猾。逢冤解,積人行。許不違,話有信。念孤寡,濟貧困。救危難,積陰德。行慈惠,休殺生。聽忠言,莫欺心。依此行,可超升。 太上老君(資料…
-
鐵杵磨成針 點化的不僅是李白
玄門講經2017-06-15
文/孫長庚 小學時,老師給我們講李白關于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最近又發現玄天上帝也有鐵杵磨成針的經歷,現在我把兩個典故列出,請大家參閱。 關于李白的典故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李白遇磨鐵杵婆婆(資料圖 圖源網絡)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
-
十大基本要旨 幫你了解道教修持
玄門講經2017-06-15
道教修持,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獨立體系。今就其基本要旨,歸納為以下十條,以便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 (一)修道養德,內功外行 修道為內在修煉,即內功;養德為外在行持,即外行。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修持的深入,能夠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高尚的德行,同樣也會帶來功修的精進。反之,若德行不足,則與道無緣。 修道養德(資料圖 圖源網絡) 昔秦皇、漢武貴為天子,畢生求仙終不可得;而陳泥丸真人成道之前,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箍捅匠。可知修持之道…
-
黃大仙苦尋赤松子 螺螄洞終悟道
玄門講經2017-06-15
初平讀書遇困境 “樵夫”變“牧羊兒” 初平雖然發誓要讀通寶書,可他大字不識一個,那寶書摸摸平,看看明,連字也認不到,哪里還能讀得通!怎么辦?初平忽然記起白猴說過的話“要真正讀通寶書,還得靠一位叫赤松子的道丈的幫助。”對,一定要先找到赤松子。怎樣才能找到他呢?白猴不是還說過:只有做個牧羊兒,才能接近赤松子嗎?于是,初平以砍柴所得,又東挪西借湊了些錢,買了一群羊,腰里別著白猴所贈的羊鞭,告別了樵夫生涯,做了一個牧羊兒。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