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北京東岳廟一哭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文/魏德東
東岳廟者,祭祀泰山東岳大帝之道教場所也。泰山,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禪圣地;東岳大帝,乃歷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在道教諸神中具有不凡的政治意義。
北京東岳廟,地處朝陽門外,始建于14世紀初的元代,明清屢次修繕,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道教正一派宮觀。元代立北京為首都,故修廟主祭國家的保護神東岳大帝,北京東岳廟因此在整個國家的祭祀體系與政治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北京東岳廟(資料圖 圖源網絡)
2014年夏天,在全國宗教場所調查中,筆者第一次來到北京東岳廟。負責的袁志鴻道長告訴我們從后門進來。為什么要走后門?原以為是為了節省時間,后來才知道,不僅僅是我們要走后門,所有熟悉內情的、來東岳廟參加宗教活動的道教信仰者,都要走后門。
調查得知,這座馳名海內外的道教圣地,1949年之后命運多舛。先為北京市政府相關部門所用,1995年移交給北京市文物局,后又轉交朝陽區文化委,1996年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成立北京民俗博物館,1999年對外售票開放。遲至2008年,北京東岳廟才恢復為道教活動場所,但僅僅是其中少部分殿堂。大門口依然在賣票,東岳廟的主體還是朝陽區文化委所屬的民俗博物館。近年來,從北京市兩會到全國兩會,眾多代表、委員都提出了將全部東岳廟交還道教的提案,但都被朝陽區文化委以各種理由擋回。幾經努力,北京道教信仰者最終獲得了不買門票、但要從后門進出參加道教活動的權利。
筆者為走后門的道教信仰者一哭!
在一定程度上,北京東岳廟的現狀是今天中國道教及傳統文化處境的縮影。1947年,北京檔案中登記在冊的道教與佛教場所為1500多處,當時北京人口不到200萬。今天,當北京的人口達到2000多萬之際,北京的佛、道教場所合計為40多個?梢哉f,以道教、佛教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為符號性的存在,難以發揮在道德與精神領域應有的作用。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
首先是因為道教及傳統文化組織機構方面的薄弱。在今天中國合法的五大宗教中,中國道教協會成立于1957年,是最晚的。北京市則遲遲沒有道教協會,直至2005年才成立。以北京市豐富的道教文化資源及道教歷史地位,這一境況令人難以置信。而直到今天,北京還很少有區一級的道教協會,這直接影響到道教場所的恢復。以東岳廟為例,今天朝陽區如果還給道教界,只能是給北京市道教協會,這意味著朝陽區資產的流失;如果朝陽區有道教協會,則可以解釋為資產仍然在區內,交還的難度就可能降低。很顯然,在現代化語境下,道教與傳統文化加強組織建構,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宗教法的缺少也是道教等宗教的權利難以得到維護的重要原因。今天的中國宗教界在與其他部門發生利益博弈時,最高法條就是《宗教事務條例》,國家宗教事務局還聯合其他部門,發布過一些“意見”,如中央十部委《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等。這些“條例”、“意見”有一定的作用,但顯然法律權威不足。因此,中國宗教要維護好自身的利益,就一定要推動宗教立法。設想在法律健全的情況下,東岳廟這樣歷史悠久的道觀,如何能輕易地被其他單位拿走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三,全社會都要強化中國文化自覺。道教等傳統文化的利益長期受到損害,最根本的原因,與全社會對道教和傳統文化的功能理解有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道教等傳統文化都被理解為封建迷信,是被消滅的對象,這就是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場所被拆毀,以及東岳廟等場所長期被其他單位占用的根本原因。今天,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已經成為現實性的課題,依據習近平主席對傳統文化作用的理解,將東岳廟等傳統文化場所歸還給宗教界,其意義絕不僅僅在利益層面,而是有關中華民族精神的養成,有關中國崛起。習主席說,“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于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滿足于領略它們對以往人們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應該讓其中蘊藏的精神鮮活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如果我們理解習主席的良苦用心,就應該無條件地立刻將東岳廟這樣的場所移交到宗教界手中,以發揮其在中國文化復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