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地山與傅勤家的道教史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2 瀏覽次數:次
1934年中國有二本道教史出版,一是許地山之《道教史》,二是傅勤家之《道教史概論》。至1937年傅氏《中國道教史》出版,方被視為“我國第一部道教史”。
東晉史學家常璩之《華陽國志》,記載道教五斗米道創立過程最詳,曾被視為“中國最早的一部道教史”。但現代學術框架下的第一部,還是非傅氏莫屬。
著名學者葛兆光論近百年道教史研究,把傅勤家與許地山、陳垣、陳國符等名家并舉。認為他們共同構建了中國道教史研究的“第一次歷史性的變化”。
道教之核心觀念,是相信人經過一定修煉,可以長生不死,成為神仙。這是對道家思想中“得道成仙”思想的承襲與利用。
魯迅以為“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認為懂得道教,也就“懂得中國的大半”。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時間為經,以教派分化為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道教產生、發展和流傳的歷史。全書所記時限始于道教產生前的秦漢社會狀況和思想淵源,止于當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所記內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經籍、教義、人物、教制、教職等等,同時兼及道教的節日、禮俗、圣地、遺跡、建筑、文學、藝術等等。在對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時,書中還對道教與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的關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對一些重要史事和學術問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如許地山在《道教史》中說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處“偉大時期”,但其間“道教之勢力卻壓倒二教”。
傅勤家編著的《中國道教史》是國內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道教史的著作,論述了道教從東漢孕育誕生,直至近代大約兩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涉及的問題包括道教的教團組織、經典、教理、著名我物、內外丹、養生術、符錄咒術、齋醮科儀以及道教對民間秘密宗教的影響等。全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道教歷史發展為線索,闡明了道教在不同階段的特點,以及當時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潮流的關系。本書對道教思想的研究,補充了以往哲學史的某些缺環;關于道教內外丹和養生學的研究,揭示了道教對中國古代科學,特別是化學、醫藥學發展的重要貢獻。本書出版后在中國內地、港臺地區及日本學術界有較大影響。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