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名醫--華佗
欄目分類:道醫人物 發布日期:2018-12-04 瀏覽次數:次
華佗,字元化,又名敷,約生于公元2世紀初,死于建安十三年(208)以前,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他是東漢杰出的醫學家,尤其擅長外科麻醉手術。
華佗年輕時曾游學徐州,“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但多次謝絕朝廷命他做官司的征召。他長期堅持在民間行醫,走遍了包括安徽、山東、江蘇、河南等省的許多地方,深為百姓敬仰和愛戴。晚年華佗被曹操征召到許昌,為其治療頭風病。由于華佗不愿作為曹操的侍醫,便托故告假歸家,并數次拒絕重返許昌,終為曹操所殺害。
華佗臨死前,曾將所著醫籍交獄吏收藏,但“吏畏法不敢受”。華佗無奈,只得“索火燒之”。因此,華佗的著作未曾得以流傳。現存《中藏經》一書,傳說為華佗所作。并有自稱為華佗外甥的鄧處中為該書作序,說此書是從華佗寢室遺藏中獲得。經考證,并非華佗手筆。至于《華佗神醫秘傳》和《華佗神方》均系偽作。華佗弟子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樊阿喜針灸。這三個弟子均成為有名望的醫家。
華佗在公元 2世紀發明麻醉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他用“麻沸散”做全身麻醉,進行開腹手術。據《后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發結于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可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間皆平復。”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全身麻醉做手術的人,比西方發明麻藥早1600多年。
華佗主張運動以治療疾病。據《三國志》記載,華佗曾對他的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之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他堅持體操運動是強身之本,認識到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并用自己創造的五禽戲治病:“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松便,腹中欲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