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充足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fā)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丹田是結丹之田,它的位置在臍與腎之間即沖脈與帶脈交叉處形成十字,加上外廓,酷似田字,故稱丹田。它的實際位置,就在腰部正中。丹經所謂:“前對臍輪后對腎,中間有個真金鼎”,即此是也。
丹田的作用
在筑基時,為守中之處,利于入靜、得氣。煉精化氣時,則為大鼎爐之爐,是藏藥之處,修持者將采取的外藥積蓄于丹田之中,所以它是聚神合氣、儲存神氣之所。外藥入爐后與元神會合凝結,進行反復烹煉,也就是“產真種”的過程,真種產生后,神凝氣合,歸于下爐,結而為丹。伍沖虛講:“陽精盛滿,是長生之本根。由其歸于丹田而后可得滿。滿而守于此中,則不虧而得長生。暫守暫得,久守久得。”因“陽精凝聚又結丹者,謂之不死之基。守在丹田,即可不死。”《心印經》云:“存其神而守其,又象伏龜,故名神龜。龜含水中,有氣曰神。人之根蒂俱在此處。”神守其“不復泄漏,則真常住。所以不死。有真足,則無可死之理。”天皇真人云:“氣不散則命不亡,命不亡則形不滅也。”
丹田即為儲存、凝聚之處
外藥有三百六十次周天,也就需要三百六十次儲存,而丹田即為儲存、凝聚之處。外藥是丹母的原料,必須積累已足并與元神會合、凝結,經反復烹煉之后,內藥才開始自生。內藥生,外藥即轉化為真,在丹田以舊迎新,互相結合,通過烹煉,開始成形,無質生質,久則成大藥也。
大藥即陽精化氣之金丹。它是從哪里來的呢?實際上也是從丹田氣穴中產生的。開始因無形之氣微,故附外形而為用。即陽沖動陽關而有陽舉之象。此氣微弱,故稱小藥。及至以后積精累氣多而滿足之時,化氣而成金丹,則曰大藥。實只是有形之真如火珠,是從無人有之物。黃帝曰赤水玄珠,又曰真一之水、黃芽、真鉛,皆是指丹田中所生之真氣,因積累多而成自有之形。所以不附外形而唯生于內。即只有“我神覺之,可知可見者。”內動、內運、內知、內見之內丹即此也。
陽盛而內可見形
陽盛而內可見形。然氣何以有形?此非形質也。乃有“似火熱之形”也。古云:丹田火熱、兩腎湯煎,不過形容丹田之火珠也。有此形才能出神而變化有形,為身外之身。此即無中生有、采之而后生之大藥也。大藥存于丹田,必用七日之采工而后得。此時就會見:丹田火熾、兩腎湯煎、耳后風生、腦后鷲鳴、眼吐金光,身涌鼻搐之景。此得大藥之兆,六根震動之象也。
首先,精氣神滿足之主要標志
在煉精階段,精之所以能滿者,則是由于補助也。伍沖虛講:“補精時,必遇精生于先天之真時。即用火以薰蒸,薰蒸即補也。補到化氣,無精可生,便知實滿。”此為日內之事也。“精自滿,竅自閉,大藥一到,淫根自縮,同于童子。從欲不可得,何用思欲?世所稱返老還童者是也。”其特點即陰縮如螞蝗。若精竅不自閉,淫根不縮如童子,不出現馬陰藏相,則不得謂之精滿。達到了這一步工夫,精滿不思欲,即得長生之小果。
其次,在先補精之時,有神與之配合,因已補得神氣俱旺。
及所化之真歸于元海則坎實也。漸以坎實點離虛,虛得實而皆實,實則不饑,何用思食?十月胎圓中,皆不食。一月減食,三月辟谷,四月后絕火食,不吃人間煙火,故曰氣滿不思食。如氣滿猶食,則是定力不夠,不得謂之氣滿。
再次,所謂神滿,即純陽無陰之謂。
古仙謂分陰未盡則不仙。如有一分陰在,即有一分昏沉睡魔。十二時中,靈光不自覺照,神如何得滿?故不可謂之神滿。伍沖虛講:“必使神住定,亦隨之而住定,神俱定。”從入定之日起“即能不睡,晝夜常覺,惺惺不昧。十二時中,無一時不入定,亦無一時不在定。如是,十月之間,方得神滿不睡。既無睡,又何思?到此心無生滅,息無出入,已成陽神。”出陽神即出色界,到無色界矣。不存知見,而全歸于無為,則入煉神還虛之境了。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