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練太極不可“松” 一步一腳印精氣神要到位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fā)布日期:2017-05-18 瀏覽次數(shù):次
練習太極首先要“放松”?
筆者在全國各地辦班講學、授徒幾十年來得知,目前練習太極拳者,人人皆知“放松”二字。比如公園里大部分老師、教練在剛開始教學時,第一就要求學生要先“放松”:從身體放松、心情放松,到肌肉放松、關節(jié)放松,再到手放松、肘放松、肩放松,又到胯放松、膝放松、腳放松,真可謂從頭至腳,一“松”到底!這種放松方式真的有意義嗎?意義何在呢?有人說是《拳譜》《拳論》上都講“放松”的,所以這些人就比貓畫虎,生搬硬套;也有人是按照某些拳師要求:一舉手就要求全身“放松”,一點也不要用力,剛有點力就說:“錯了!錯了!要一開始練功就放松,這樣放松才能把功練成!諸如這樣的見解和教法很多……這樣就能積柔成剛嗎?結(jié)果是還未成剛就先練成了“軟綿人”。這大概就是他們所說的放松的意義。
練習太極(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初練太極不能“松”
本人(編者:此處當指作者之一的孫建國先生)于1972年開始學拳,從師于武氏太極拳第四代嫡系傳人李錦藩先師學習近20年。2008年被國家體育總局邀請參編《中國武術段位制》武術教材,根據(jù)自己幾十年的全國各地的教拳及習武心得,談一下自己對“放松”在太極拳中的看法。
請大家不要把太極拳的“拳術”當成太極“體操”,或者太極“舞蹈”來練習。“拳術”,屬武術范疇,技擊是武術的靈魂、而拳則是技擊的靈魂。如果把“拳術”當成“體操”或者“舞蹈”來練習,那么“拳術”的靈魂也就消弭不見了。
“松”,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字,有多種引申。此處僅從詞性變化解釋“放松”之含義:
1、控制或注意力由緊變松而松馳,松懈或輕松;
2、稀散,不緊密,不靠攏,與“緊”相對;
3、不堅實、不牢固;
4、松心:為不提心、心里沒有牽掛;
5、松散:為結(jié)構排列不緊密、不整齊;
6、松氣:為降低緊張用力的程度、松勁;
7、松動:為連接處不牢固、變得能夠活動;
8、松閑:為輕松清閑;
9、松馳:為減低緊張程度、減小壓力、不嚴格;
10、松爽:為舒適痛快、輕松愉快等等。
以上種種解釋方法,在修煉傳統(tǒng)武術太極拳中都是不可能應用的。
“放”的字面解釋為:解脫約束,得到自由,如放開。那我們解釋“放”與“松”字面的含義組合到一起也可謂:1、把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控制的部位就是有規(guī)律的運動;2、放開不堅實不牢固的東西就是緊固。
本人習練傳統(tǒng)太極拳近40年,得前輩的言傳身教數(shù)年,同時也尋訪過全國各地各門派太極名家數(shù)人,筆者認為初練傳統(tǒng)太極拳者一定不能“放松”。
練習太極(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一步一腳印精氣神要到位
練習太極拳者應該嚴格認真,規(guī)規(guī)矩矩,一步一個腳印,練好每一個動作。手、眼、身法、步,在內(nèi)外三合的要求下、擺正每一動作,在基本順隨得力的情況下要把每個關節(jié)撐開、筋骨撐勁、骨節(jié)順隨、開合有致!前輩言:“一開具開骨節(jié)都開、一合具合骨節(jié)都合、要求節(jié)節(jié)貫穿、節(jié)節(jié)串連、周身一家手腳相隨。”精氣神盡可到位,要求十分嚴格,這是一件非常辛苦而又艱難的圓弧切線運動,同時也是一項高雅的古典拳術!并非幾朝幾夕,輕而一舉“放松”就能做到的,是師傳與自身苦練汗水的結(jié)晶。
古人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初學太極拳就像修建高樓大廈,一定要先深挖地基、打地基、再用水泥、沙石子、鋼筋凝固好才能打好基礎,地基越深越牢固,樓房建筑的越高越結(jié)實,這來不得半點偏斜和松懈。”習拳者,就像練習太極樁功:如站無極樁、撐抱混元樁、懶扎衣樁等,要下盤穩(wěn)固,中正安舒,丹田充實,形神合一。太極拳起勢也非常重要,就像學書法,應先練習筆劃,然后練習正楷,備好筆墨紙硯、身體坐正,頭項正直向下沉氣,握好毛筆不可松懈。起筆、落筆、運筆精氣神有入紙三分之意念,一點、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嚴格認真,同樣不可有松懈之意!
“放松”難練高功夫高境界
有人曾說習武者,功夫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無論是小成還是大成,剛開始學拳、就致力全身“放松”的人是難以練出高功夫高境界的。以筆者十幾年在全國各地的授拳經(jīng)驗來講,這樣的“奇人”我還未曾遇到過。如果有這樣的奇人,那么我們永年廣府太極宗師楊露禪祖師,他曾在河南溫縣學拳時還需要每天練習力舉近150斤左右的石鎖嗎?放松怎樣能舉起?武氏太極拳第二代宗師李亦畬曾在家中備用兩根3米長的鐵桿練功,一根鐵桿重達40斤,另一根鐵桿重達80斤!據(jù)武氏太極拳第四代嫡系傳人李錦藩恩師講;前輩要求用鐵桿通桿,左右手各通出100次練習拔勁。放松怎能拿的起?放松怎能捅的出?
趙堡太極拳
我們知道,趙堡太極拳有三種拳架,即中架、低架(也叫盤功架,領落架)、高架(也稱代理架,內(nèi)功架)。練習這三種架子,必須要求做到外三合,即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立身中正,一動手腳齊到,手腳起落的方位必須準確。低架拳要求大開大合,一切動作要走圓,手、腳、肩、肘、胯、腰、膝以及各個關節(jié)、各部位肌肉都要走圓,向前后退無不是圈,有平圈、立圈、斜圈以及各種形狀的圈,不可直來直去。高架即圈由大變小,緊小脫化,在技擊上起到小圈克大圈的作用。在練中架熟練的基礎上,再練盤功架,最后再練習高架,也有人一開始就學盤功的低架子。盡管三種拳架功能不一樣,具體學習因人而異,但練習從始至終要求走圓弧、走內(nèi)外三合,也未看到要求先“放松”二字。
武氏家傳太極拳
武氏家傳太極拳同樣有三種套路。
一路中捋架是初級階段拳架。要求身法嚴緊、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逐步做到內(nèi)外三合等身法要領。一般習練三年左右再練二路炮捶,二路炮捶特點是運內(nèi)家拳勁路、用外家拳招法、快慢相間、連環(huán)對敵應用之拳架。三路小架是高層次功夫架,既可健身養(yǎng)生、又可防身技擊應用。前輩譜云:“架無定架,步無定步,物我不分,猶如云霧;不學大架藝難成,不學小架心不明;大架不大,小架不小,去粗留精,奧秘成形。”前輩功夫到此高境界時才能有“松而不懈、剛而不僵、隨心所欲之妙境啊!”。
怎么看待《拳譜》上的“放松”?
有人說《拳譜》《拳論》上著有“放松”的文字。那是因為著《拳譜》的前輩已達到上層功夫了,已達到去粗留精、奧秘成形、出神入化之境界了,才能著出“放松”二字的!我們現(xiàn)在人的功夫境界距離先輩功夫甚遠,也能談放松嗎?
故李錦藩恩師在世時常給弟子講:“中國古代的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如何解釋都有道理。《拳譜》、《拳論》決不是讓初學太極拳者能看懂的,你的文化層次再高、理論知識再深,你武術功底、太極拳功夫未得到上身之境界是理解不透老前輩所著《拳譜》時的涵意的!。”當時我問恩師:“為什么文化知識理論再高深的老師也理解不透《拳譜》上的內(nèi)容呢?”他說:“著《拳譜》的老前輩自身的功夫已是高境界的層次了,才能著出‘放松’二字。已達到學規(guī)矩、練規(guī)矩、合規(guī)矩、出規(guī)矩、化規(guī)矩、是規(guī)矩之境界了!自身已練到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種隨心所欲的程度才可談放松。”而我們現(xiàn)在習練太極拳者剛開始學幾天就要放松,如何長功夫?這種練功法只能變?yōu)樘珮O健身操,時間久之有可能演變?yōu)樘珮O舞蹈罷了!
太極拳是陰陽對立而統(tǒng)一的哲學文化拳種。感悟云:“陽緊陰松,下緊上松、外緊內(nèi)松、意緊形松、先緊后松易張功!先松后緊為養(yǎng)生!松緊結(jié)合張功快!剛?cè)嵯酀顬閹洝!币惶兹埽瑑煞N練法、三種傳法、多種說法、多種看法。個人體悟一個“松”字,會誤導了千萬個練功者,純屬個人拙見,敬請?zhí)珮O同仁共同研討。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