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當的劍法特點
太極八卦2017-06-29
劍學一道,綿延久遠,自光民發明了金屬冶煉技術始,劍已是非常普遍的兵器了。劍有其形,從出土的春秋時胄銅劍到現代的鋼劍,其形制都未出現大的變化。劍的主要部分是劍身,按傳統武當劍學術語劍體分“二弦、三鋒、四刃”,劍有此形,而性定矣。拳諺日:“劍用兩面刃。”乃是言三鋒、四刃,可以縱橫如意,而劍身前后筆直二弦以定其局,由是劍得中道,中道者,王道也。 武林中,武當派以劍術精妙而馳譽。武當內家劍學,遠追真武,相傳真武大帝成道時,剖…
-
三豐祖師拳論
太極八卦2017-06-29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穿,氣宜鼓蕩,神宜內斂,勿使有凹凸處,勿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后,乃得機得勢。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虛實,處處總此虛實,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總須周身節節貫穿,勿令絲毫間斷耳。——此為三豐祖師所傳太極…
-
武當內家拳的由來
太極八卦2017-06-29
武當武術,歷史上又稱為內家拳,或稱為武當內家拳。但是,它為什么被稱為內家拳呢? 歷來,人們對于“內家”之說解釋頗多,各執已見。 “內家”之說最早見于明清之際樸學大師黃宗羲《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銘》。王征南為明末清初四明(今淅江寧波市)地方的一位武當拳名家,師從單思南。由王上溯七代為開派祖師張三豐。《王征南墓志銘》中云“……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撲(或作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于宋之張三峰……”從…
-
武當太極拳泛化于俗的體系
太極八卦2017-06-29
武當太極拳流傳民間后,經過數代明師的吸收改進,形成了今天的趙堡太極拳、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陜西派太極拳、南派太極拳、李派太極拳、猶龍太極拳、武當張祖太極拳、武當顧式太極拳等十余個門派。目前這些門派,除陳式拳傳人多尊陳王廷為拳祖外,其他門派均尊張三豐為拳祖。 太極拳各門派尊張三豐為拳祖有兩個顯證:一、各門派均不同程度地流傳或傳抄有張三豐的拳論譜訣,如《張三豐太極拳論》、《學太極拳…
-
武林諺語(四)養生篇
太極八卦2017-06-29
247 常常練武術,不用上藥鋪 248 刀越磨越亮,體越越壯 249 打拳壯筋骨,踢腿活四肢 250 天天走太極,治病子防身,三極百利無一害 251 少時練得一身勁,老來健壯少生病 252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手閑腳懶,十九入板 253 人老先由腿上見,步履維艱手杖添 254 每天百步君須記,腰腿轉動壽延年 255 飯后百步,活到九十九 256 走為百拳之長 257 藥補不如食補,靠補不如練武 258 早吃好,午吃夠,晚吃少 259 朝練寅,久練酉 260 勞心者,不可不勞手足 261 …
-
武林諺語(二)武德篇
太極八卦2017-06-29
164 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 165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輕 166 拳以德立,無德無拳 167 心正則拳正,心邪則拳邪 168 拳禪如下,力愛不二,主守從攻,戒除殺念 169 理字不多重,萬人擔不動,武夫不講理,藝高難服眾 179 習武者當立志,人無志事不成 180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 181 武人相敬相傾 182 手足原無異態,拳術可必分門,少林武當終歸于拳,內家外家總是一家 183 同是江湖客,不識也相親 184 行遍天下路,把勢是一家 185 打得寬…
-
張三豐創太極拳講述
太極八卦2017-06-29
(一)張三豐在武當山的活動及遺跡 有關張三豐在武當山的活動,我們還是看看相關的史籍記載:明·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張宇初著《皇明恩命世錄》,明·方升纂《大岳志略》,明天順年間的《襄陽府志》,以及清人汪錫齡著《隱鏡編年》等等。 1、張全一,字玄玄,號三豐。相傳留侯之裔。不知何許人。豐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髯如戟。頂中作一髻,手中執方尺。身披一衲,自無寒暑,或處窮山,或游鬧市,嬉嬉自如,旁若無人。有請益者…
-
探究 、揭秘武當武術之謎
太極八卦2017-06-29
提起中華武術、中國功夫,人們腦海里自然而然會蹦出兩個響當當的名字---少林!武當!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并稱武林兩大門派,江湖地位尊崇。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等多部小說中,也曾對武當武術進行過許多詳細的展現和描寫。而現實中,武當武術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像少林功夫那樣為世人所熟知,頗有幾分神秘色彩。 武當武術的韻味到底何在?武當武術都有哪些絕學?如何起源?誰將其發揚光大?武當和武漢有哪些聯系?武漢民間有沒有隱藏…
-
武當武術——武當派道家功夫
太極八卦2017-06-29
中國武術分為兩大流派:一為外家,稱“少林派”;二為內家,稱“武當派”。 武當派道家功夫是內家的集中體現,自張三豐祖師承上啟下開創以來,代有名賢,其精妙入微之丹功武技早已被武術界所推崇,并被廣大人民所喜愛。在武當山道教中以“真武玄武派”為核心;而后又分支出若干較有影響的支派,如“龍門派”、“自然派”、“清微派”、“乾坤門”、“太乙門”、“混元派”等。而傳入民間后則分為南北兩大派及若干分支。南派以松溪派為正宗,北派以太極…
-
[道教武術] 從“武當”的由來看武當武術之起源
太極八卦2017-06-29
武當山是中國的道教名山,是武當道教的發源地。位于荊楚西隅,與陜、川、豫四省相交界處。漢水由北向西流穿武當。其主要區域包括湖北的丹江口市(原稱均陵、均縣)鄖縣、鄖西、竹溪、竹山、房縣和河南的淅川縣。 關于武當武術問題的爭論由來以久,至今仍為得到一種合理的定位和認可(《中國武術史》、《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仍然沒有承認其流派)。今天我們試著從“武當”的由來,來探討武當武術存在的可能及起源。 1、“武當”的由來及戰爭 根據明確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