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法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第一部序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痘茨献釉馈氛f:“道者,一立萬物生矣”。“道生—,一生二,一就是宇宙間氣的總稱,二就是陰陽。”
古代唯物主義者把事物的普遍規律,物質性的,氣的變化過程,都稱之為道。道,是道教的簡稱。道教里有道人、道士之分。道人,指有道術之人;道士,分出家、在家兩種。出家道士,為全真道士;在家道士,為俗家道士又稱正一道士(火居道士)。
古代,道士多以宗教為職業。象天文、歷法、神仙術(超脫生死,變幻其測)、占卜(用火灼龜甲后,觀其裂紋而測示兇吉)、遁甲(談演陰陽、八卦)、堪輿(察看風水)等。故,道家是具有一定政治思想體系的,他們受教制,有宗旨,有學問;并博覽大自然,觀察其變幻,道家是古代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相當影響的大團體。
道家者,多主靜而不宜動。生活簡陋而潔,飲食清淡而貴。然,絕大多數道家先輩學識淵博,品格高雅,壽延年考。
道家養生法學是值得研究的,因為它有益于今天人類。
一、認識道家
認識也謂之了解。世俗間不外乎三個字,即:擊,貶,褒。對這類人的評論,切不可怪罪,實屬歷史淵流。
道教本是中國之國教。但從歷史至近史以來,沒有受到權貴尊視。絕大多數富豪紳士,信奉其它的教。權寅紳士雖占中國人總數里不多,但尤其在混濁的社會里,勢權金錢便能左右一切……。其它宗教在中國占住了市場,道教當然受到排擠,這是其一。
其二,中國至清代后,道教經受摧殘。毀宮焚觀,累遭剿滅……,致使幸存者不幾。因為權勢是得罪不起的!這是攻擊的一方面。代有貶意的一面,實也可憐。他們一不了解道及道家,聽戲言而悚然,借一攻百,只認是歪門邪教而貶之。也有褒的一面,這些善良之輩實也可嘆:他們尊道崇教,然由于種種因果,加之歷來道教門戶嚴謹,追無蹤,行無跡,但仍然暗中求護,不敢公開言道……。
其實,道在人間。道與宇宙共生存!至高無尚的道是不會因受貶、擊而滅去的。衰的過程必然導致興旺。道家者,聞云孤鶴,向來與世無爭。道經曰:“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天地所患,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知者,但能虛心絕慮,保氣養精,不為外境愛欲所牽。恬淡以養神氣,即長生之道畢矣。”
二、“道源”(一,二)
奧自鴻慕初辟,五祖治世,道祖則統理乾坤,而無世不出。儒家則維持常綱,而代有傳人。佛祖則逍遙西天,亦萬劫顯化。唯道祖金光玄玄,主宰昆侖,闡揚玄風,治世五行,培養兩儀之正氣,裁成一元之仙真……。至周末,太上老君轉劫降世,度儒心釋,傳道尹喜,而為三教之宗,萬真之主,故時至東漢,一嚴竄邑:山·
金母將伏羲所演太極、八卦先天靈文及老君所傳復性立命大丹之秘旨,默授于青洲王玄甫……。王暫愿洪深,廣開法門,永垂道脈。于本朝桓帝永壽丁酉年,傳道于正陽祖師鐘漢離。至唐朝武后天授二年,正陽祖師傳道純陽祖師呂洞賓。呂祖時六十四歲,“事師七年,始聞道……。”
“道源”中所指,老君道祖的《復性立命大丹秘旨》,就是今天人們所要探討的,研究的“性命雙修”。“道源’中提到的伏羲其人,及他在遠古時期所演的“太極”、“八卦”,不仿我來作個解釋,不到之處,敬請同仁,望尊指教。
伏羲,何人?在我國古史中,分作三個階段,而三個階段又按三個人來代表。三個階段即,三古。三古為上古,中古、下古。上古者,伏羲。中古者,文王。下古者,孔子。諸子百家爭鳴,均在三古之后。伏羲指伏羲氏人,也謂之羲皇—匕人。相傳,堯曾派羲氏兄弟‘仲’, “叔”專去觀測日、月、星辰,并制定歷法頒給百姓使用。早在遠古時期,伏羲就開始觀察了大自然,宇宙間的變幻,他把這類變幻,合為太極。八卦,并而論之。書:堯典。“乃命羲和欽吳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援人時。”
伏羲的太極,八卦(先天靈文)。“太極”,也稱“太一”,指至高極大!秴问洗呵锎髽贰分赋觯“道也者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太極)”。又指:“太極為元氣”。《大樂》指:“萬物所出,造于太極(一),而化為陰陽”。《云笈七簽》指:“太極北辰者,北極刁;動之星也,其神正坐玄月宮,名太一君也。”這又指太極為“北極星神”。
“八卦”:宇宙及大自然里,即: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配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字,用“一”,“。-·陽;陰符號,取其統名為(八)卦。八卦中,以乾、坤二卦為最重要地位。用宇宙觀來說,乾為天,坤為地,陰陽變化,事物始終皆在其間。用于人身中,乾坤為“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日月中,八卦分六十四,即六十四卦;月以五日為一節,六節為一周,兼之晝夜并為六十數,配以卦為六—卜卦。其問,晝夜反映,晝剛則夜柔,而剛里柔表,此又生四卦,蓋合為六十四卦。
伏羲的先天靈文:先者,指最前。祖輩而言。伏羲之先天,指他先于天時而事。《易經》曰:“以伏羲所作之易,為先天易,也曰之小成易。以神農所作之易,為中天易,也曰之中成易。以黃帝所作之易,為后天易,也曰之大成易.”靈文,指神般旨意,美妙語言”。
三、“復性立命”
“復”,從字義講:文、再,返。按八卦(六十四卦之一)中,震下坤上為復。
“立”,從字義講:建樹,植。
道祖“復性立命”。大丹秘旨,就是修身養性之妙諦。“性”者,指人的“心”。“命”者,指人舶“腎”。故,人老衰竭至死亡,必先腎竭而心停;修養心、腎對其養身健身是至根至本。
心與神相互偶聯。心不靜則神馳而不羈。心躁意亂則神散渙,神亂氣失;氣先失后竭,氣失散,諸虧敗。虧崩而坍塌,人何可長久?
腎,藏神之庫,并兼管水的排泄要職……。人的五臟中,尤肝屬木,完全靠腎水滋潤。肝更不得缺腎水浸乳,如無,如缺,便肝陽上亢……。腎能生精造“汞”。汞充方“鉛”盛(鉛指氣),故,腎要良好鍛煉而育養。
內煉息養之功,關鍵在有一“穴”。腎在人體之部位,正處此要“穴”左右鄰。此“穴”謂之“氣穴”,也謂之命門。道經曰:“命門旺,十二經旺;命門衰,十二經衰;命門生則人生,命門絕,則人亡矣”。
復性之命,續陽大丹,千年道行、后世應傳。不當神仙,可求返還。
四、續陽功(立坐臥三式法)(略)
五、有關注解
續陽功均依道家“大丹秘旨”、張三豐祖師“爐外丹”(天元大丹)演變而來。屬道家“三煉實功”中初節功精髓。一般百日為節度,七七日初效。行功前要有所準備——恒心。首先應禁腥、葷、香、辣。
腥葷之物,其味主沉濁,行功時食之,便使人后天之氣粗獷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行功時食之,致使先天之氣散而不聚。食量則不宜過飽,飽則傷神。不能過饑,饑則傷氣。故饑則有食,食之而止。要想功成圓滿,百日內禁忌房事,不然功而亡費,失之可惜。
續陽功,屬“武當”祖師張三豐之傳遺。址道家天罡正氣(忝)純陽功。歷來單傳秘授,心誠弟子,潛心默守,從不搞什么特異功能表演;也不評論其它……。至傳到小人頭上,功大有失。本人有辜負先祖先師一片乳哺之恩。多只怪小人心不誠,志不堅……,終年終日為生活而去勞波,途遇坎坎,因由種種,致使小輩不能身侵此道,僅只能調理身軀,作個不醫不藥的貧徒而已。此一點說明。
說明之二:“道源”:……初元朝延佑元年,有張三豐訪道參玄,幾之十年,均無所遇。徒勞勤昔,性命惶惶;不得一遇至人,以了半生之愿。乃西至泰隴,挹太華之氣,納太白之奇,走褒斜,渡陳倉,見寶雞山峰幽遂清秀;乃就金臺觀而居焉。概至道難聞,遂日夜焚香,以告天,求天助道也。時六十七歲矣。因感陳摶老祖弟子火龍真人(先生)。傳授至道:及爐外丹。因得超凡入至矣……。
張三豐祖師曰:“天元大丹一段靜功,火候之次第,文武之妙用,必須真師口授,方能自用無疑。如元陽未生之時,存之以神,噓之以息……,及其陽生,以武火采之而外,復以武火煉之以內,謂之勒陽關。
道為今用
“道為今用”,不是說今天的人,都去入道,全真”。而是指道家養身功法,勸君借鑒。
人者,天生之靈物,只有人,才能主宰世界。人的生命價值是最高的。一個人品格高尚,·體健脈暢,神力充沛,不管他干什么工作,便達理而干煉。“五事”入首而準,“辨六候”運行不差,……,家興業盛。
按道家“三煉實功”,如果達成,便能至“人仙”,“地仙”,“天仙”之境界。天仙,地仙暫不去深探,然而人仙者,是存在的。這便是今天我們要研究、要認識的客觀問題。
對“仙”的認識,請不必看偏了……,不要一聽到“仙”字便毛骨悚然。天上的仙,我們不知道,也無法去知道。地底下的仙我們看不見,也無法去看見。但人中的“仙”是知得到、看得見的。
“仙”字,本來用作比喻的詞,比喻某一方面超越常人的人。故人仙者,他的才華、智慧、能耐比一般人超之而勝。
道家“初節小成筑基功”,若修至火候,丹放毫光,三關透,幾竅通,乾鼎升,坤爐降,人已返到本體未破;明五事,入首有準,辨六候,運行無差……。此乾坤交泰之境地,曰之為“人仙”。潛心持修,初節小成,便知采能調,熟烹善煉,并能熏蒸而自溫養……。至此,人疾病除。衰老卻,壽延考,忘醫忘藥,其樂無窮,氣充脈暢,神志豁達。這便是世俗間的貴珍寶;這便是人求之而得的“道”!這是“道”在今天對人類的實用價值。
人處更年期后,一輩子將去了一半(大)。學習和勤操,家庭生活,工作事業便耗去了大量精力……。身體條件好點的,也只能是暫持飽和狀態,差者,弱疾病纏;有如木朽蟲生,墻罅蟻入。一般者,皆頭昏目朦,腰滯腿呆,顯現陰虧陽衰。若求治不當,藥補不適,副作用力便生,若運動鍛煉大行,再癆其筋骨,便得匣還珠。故此,中老年者,普遍宜靜而厭動。對于精倦氣弱“心腎”兩敗者來講,唯“雙修”最為適宜,續陽功,接枝延壽,道為今用,勸君速修。
第二部四宇口訣(種、采、煉、養)
“勒陽關”分產種,納采,爐煉,溫養四個階段,祖師傳有種,采,煉,養四字口訣。
一種:種者,元精也。源于本體之元氣。本體之元氣,藏于下田玄牝之中。種將產之際,心力目光返觀內照,神有氣穴,氣聚下田,心默百千之數,攘心牢栓,心空而虛,清靜而沉寂;遂入混沌之鄉,忘人忘我之境……。元氣自然發動而化為元精,沖動陽關。此時漲滿難禁;種將產矣!抓住良機,速行納采之功法。
二納采:種產有兩種,一曰:“原始祖氣,純是先天之英華;來自虛無杳冥之中;無天地人物之引召,合先天元精之于時。人忘自我,身向晦宴息,空洞而虛靈……”。二曰:后天,心猶牽纏,情欲交感之陰精,合媾精之子時。也謂之有人物情感勾擾而沖動外腎所至……,故,因兩種產出不同,納采之法也分別而行。
前者,速用吸,舐,撮,閉四字訣,納采入爐,固封嚴密。在用周天火符之玄機,以烹以煉……。后者,速用風火采皈,猛烹急煉。運動武火神功,化而為氣。也謂之“三火騰光”焰瓊爐火灼煉頑陰(精)。采者,元精(陰精)還原回位而已,直待外腎消縮凈盡,即刻止住采納之武火,接上半文半武之火鍛煉不誤。
三爐煉:歸元之精,在命宮之中盡化為氣(元),謂之爐煉。此煉藥之法,實則是呼吸并施,烹煉采用。元精皈入爐中,必須神存氣穴,停其自息,后作烹行煉之功法。呼吸并用之時,總須升則有心,降則有意。悠悠揚揚,條條暢暢,切忌猛烈短促。三十六息為一度,行二度或二度上為宜。直待下田和平緩緩,能自行吹噓方止。這兩種爐煉之法,一曰:半武之火,二曰:半文之火。半武之火,也為之有為的呼吸,而用在丹田和緩之前。半文之火,也為之無為呼吸,用在丹田和緩之后,而能自吹自噓之時。半文之火可行十息,百息,直待真精化盡方可。爐煉之功行完,人在至宴息而養。
四溫養:元精(陰精)皈爐,經過采,煉盡化為元氣。固縮于命宮之中,在用文火沐浴,達以溫養。所謂之養,實際是熏蒸。養時,必須虛火安神于氣穴,時時栓牢真意,緩緩以呼吸而噓。爐中火種似綿綿不絕,心息相依,神氣相抱。至此,不存而目守,不息而能自噓。這時重在自然之吹噓。堅持日夜勤行,晝夜寂照……,天不忘有心人,功不費懇勤者,待到玄關竅開,真種產出之時,回持煉采而成大局……。
種,采,煉,養,調藥補精,名曰勒陽關訣?傢氈L,火,文,武之妙用。呼吸升降之開合,三火神力之訣法,一真內守之要諦。靜修逸養,日今以引起不少重視。然,真法要旨是知者不多哉!內煉之氣,易盲不易行。還須法門正道,心恒志誠。
古老之神洲,道嚴嚴而生,悠悠之華夏,道業恤惜?
第三部武當榔梅派拳與功(簡介)
明“永樂”年初,“三豐”祖師嫡傳弟子——孫碧云,習有祖師“爐外丹”(即天元大丹),融太極、長拳十三式,演五行相生之八卦……,后創立“榔梅派”。為繼承道業,祖師孫碧云開戶渡眾,并傳丹士數人。明末,有六儒生同求遭于太和山,紫竹林處遇丹士。經苦苦拜求,方破戒收納入室(此盡是后世“六家意”之來由)。
柯、韓、董、趙、薛、宗六儒士,在太和山紫竹林,日拳夜煉。仰飛禽之身,吸走獸之形,會意于魚龍之變幻……,后建“魚門六家意”拳。魚門六家意,又參老少二坤道十二女型,合為“八門金鎖拳”。
榔梅派,系武當本山派。榔梅魚門拳,柔軟而纏化,吞吐而崩彈。有魚爭龍風之態,虛靈而玄妙……。魚門拳開爻走卦,行圈圍弧,不失道家之度。演練時,舒坦條暢,氣調筋養。至今保留的“明掌”、“綿掌”、“七星手”、“下西川”、“八法”、“綿掌套八法”、“浪步游場”,以及“無極圖”、“八珍圖”、“六合圖”、“大步圖”等均系魚門拳源一脈。
榔梅功,除秘而少傳的“爐外丹”之外,有內煉動功,即:在十段錦之基上變演而成的“八元一氣”功,在祖師“勒陽關”之基上,為助藥皈爐而變演的“陰陽二氣功”等。
清王室建立后,六儒士下山隱名,流跡湖北咸寧,武昌山坡,葛店一代,以鄉教(書)渡計。道光年間,由柯姓為代表,嫡傳咸寧好漢——彭貽條。由趙姓為代表,嫡傳武昌儒士——趙凡清。彭后嫡傳武術大師——葛店陳光洲。趙后嫡傳武術大師——山坡胡連……。至此,榔梅魚人,代有傳人。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