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對茶的認知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老子姓李,名耳,謚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做過周朝的守藏史。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一種美稱。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于創造性地發揮著人們長期實踐中的各種行為方式。
茶最早為禮,據說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獻茶給客人的儀式源于函谷關關令尹喜,他在老子西出函谷關時奉獻一杯金色的仙藥。道經《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記載:“老子出函谷關,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獻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可見道家學派與茶文化的淵源無疑是最為久遠而深刻的。它以道德修養為核心,以茶的高雅優美特征為基礎,以多種行為藝術為表現形式,載茶、道德、文化于一道觀,具有極高的人文品格。
老子認為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樣的柔性。水性之柔,明能照物,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于萬物而又甘心屈尊于萬物之下。正因為這樣,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他們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如同水一樣,所以最接近于“道”。而就其茶與水本身而言關系至深,談茶就要論水。因為茶是水之神,水是茶之體,如無真水,其神不現,如無茶精,其體不顯。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說在茶與水的結合體中,水的作用往往會超過茶,這不僅因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載體;而且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會的回味,都是通過水來實現的;還有茶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藥理功能,最終也是通過水的沖泡,經眼看、鼻聞、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的。如果水質欠佳,茶葉中的許多內含物質受到污染,人們飲茶時既聞不到茶的清香,又嘗不到茶味的甘醇,還看不到茶湯的晶瑩,也就失去了飲茶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品茶給人帶來的物質、精神和文化享受。因此,水和茶的自然本性是一致的,互相交融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