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三個自信要再加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
國學資訊2016-07-15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出席慶祝澳門回歸15周年期間的一系列活動安排都不是隨意為之,均有特定的符號意義。其中,習近平在澳門大學與學生們交流時說,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4擻鏌燦懈畈愕鬧趕頡?3個自信+文化自信) 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與理論自信就是中共十八大中提出、后被高層與宣傳系統廣為傳布的三個自信。習近平此番又加上了文化自信,并且將…
-
書畫常用落款用詞
國學資訊2016-07-15
一、稱 謂 長輩:吾師、學長、道長、先生、女士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二、上款客套詞或敬詞 雅屬、雅賞、雅評、雅鑒、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鑒可、鑒正、敲…
-
淺談書法中的用墨
國學資訊2016-07-15
有墨處必有筆,有筆處亦有墨。書法創作中的用墨(即墨法),歷來為書家所重視。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然而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嘗見有得筆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筆者也。明董其昌則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現代沈尹默也說過:在這一瞬間,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覺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書法論叢》)這里所說五光十色的神采,正是指墨色所產生的重要作用。 古人有用墨皆…
-
怎樣欣賞書法藝術
國學資訊2016-07-15
書法能成為一門藝術,與方塊漢字象形為主要特征和文房四寶(主要是毛筆)的使用有關。 欣賞書法作品,主要看四個方面: 用筆好。五指執筆得法,緊而不死、穩中求活,筆著紙后中峰鋪毫,腕肘懸起配合運動,保持筆鋒(筆心)常在點劃中間運行,運筆要有輕重徐疾、提按頓挫,有如音樂上的節奏與旋律。這樣用筆寫出來的點劃在平面的紙上能呈現出立體感,而且生動活潑、剛柔相濟,具有線條美。 點劃精。點劃的輕重粗細、用墨的枯濕濃淡要有變化、處理得當,落筆…
-
書法藝術的意境美
國學資訊2016-07-15
中國書法藝術所追求和實現的最高目標就是意境。意境是以意寫物、寫境、寫內容、寫內涵。意境是書法藝術的核心,它主要給欣賞者呈現出了六種美感。 人格美 書為心畫,書法作品體現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審美情趣。孫過庭說:雖學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質直者則徑庭不遒,剛很者又倔強無潤,矜斂者弊于拘束,脫易者失于規矩,溫柔者傷于軟緩,燥勇者過于剽迫,孤疑者溺于滯澀,遲重者終于蹇鈍,輕瑣者染于俗吏。趙孟頫在《松雪齋書…
-
硯臺發展簡史
國學資訊2016-07-15
歷代硯臺發展軌跡,大致可劃分為七個階段:硯蒙于史前、硯興于秦漢、硯盛于隋唐、硯卓于宋元、硯弘揚于明、硯精繁于清硯戛然于今。 其中,在造型方面有三次大的變革或高峰。漢代,神秘化的社會風尚,追求浪漫的風格;唐代,奢侈化的社會風氣,追求華麗的風格;宋代,文人化的社會取向,追求文雅的風格。-----摘自黃海濤《開悟堂聊硯》 四大名硯 端硯 產于廣東肇慶市的端溪。端硯石品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水紋、金錢線和…
-
《易經》中的28條天規
國學資訊2016-07-15
天規一: 自我核心的人,將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一個自我 ―― 我的身材,我的思維情感,我的財產、聲譽、位置等等。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就應當多替他人著想,由于沒有他人,也就沒有自己。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強調的過分,就會變成咒罵。 天規二: 過火在意別人的目光,將損失自我 每個人都是舉世無雙的,可是很多人偏偏愛好依照別人的眼力跟說法生涯。就像寓言中那個邯鄲學步的人一樣,這種人將喪失自我、個性及其所能帶來…
-
《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為人處世方法
國學資訊2016-07-15
一、人際交往方面 《周易》作為一部指導人生實踐的人生指南,人際交往自然是它所關注的重要內容。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強調同心同德,強大的力量如鋒利的刀劍可斬銅斷鐵。 金蘭之友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懲忿窒欲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強調克己忍讓對于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厚德載物提倡心胸開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信及豚魚對小豬和魚都講信用,形容誠信至上。 卑以自牧提高自身修養的途徑,一是謙虛,二是律己。 在人際交往方面,《周易》提倡…
-
古代父母教育孩子的經典
國學資訊2016-07-15
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正吃 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于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
-
老子智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國學資訊2016-07-15
在人際交往的言說中,老子還說了一條智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56章) 這里的意思是,知道的人不言說,言說的人不知道。關于這一段話,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一是知當作為智來講,比如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說:知者,或并云智。二是有的本子就作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叁是言字,又有人認為不是指一般的言說,而是聲教政令,如蔣錫昌說:是言乃政教號令,非言語之意也。我覺得有相通的地方,因為知者與智者,一般的言說與特殊的言說如政教號令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