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訓的故事·憶述·王利明:實事求是永無止境
國學資訊2016-07-16
1981年,我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研究生,一進校門,豎立在校園內的實事求是標語就映入眼簾,在校學習期間,我處處感受到人民大學嚴謹踏實、務實創新的校風。我的導師佟柔教授和我第一次見面,就對我說,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來半點虛假。我想這就是對實事求是的內涵最為樸實的一種概括和詮釋。 我時常到圖書館閱覽室閱讀,在那里經常見到方立天教授。方教授穿一雙布鞋,拎一個水壺,經常在圖書館一坐一天,無論寒暑,無論節假日,都…
-
健康箴言:斗酒縱觀廿一史 爐香靜對十三經
國學資訊2016-07-16
此聯為崇禎進士、明末著名民族英雄史可法(1602年-1645年)所撰。 上聯講觀史。斗酒指善飲而氣概豪邁。斗為古代盛酒的器具!对娊洿笱判腥敗罚鹤靡源蠖,以祈黃耈?v觀,指博覽,咨意觀看。蘇舜欽《答范資政書》:日甚閑曠,得以縱觀書策。廿一史,明嘉靖時?痰氖窌谒稳怂Q十七史外,加宋、遼、金、元四史合為二十一史。(見顧炎武《日知錄監本二十一史》),所以,觀史工夫要當考其治亂興廢之所以然,察其人之邪正。(宋張栻《理性大全》)如身在…
-
“浙東文獻與藏書文化學術研討會”召開
國學資訊2016-07-16
日前,由寧波市社科聯、寧波大學社科聯主辦,寧波市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大學浙東文化與海外華人研究院、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承辦的浙江省社會科學界第二屆學術年會分論壇浙東文獻與藏書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寧波金港會議中心文萃閣召開,來自東吳大學、江南大學、浙江大學、寧波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海洋學院、浙江科技學院、紹興文理學院以及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方志辦、浙江省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
-
文昌文化的歷史形成和現實意義
國學資訊2016-07-16
文昌文化,由上古時期的文昌星宿崇拜開始,由道教將其與蜀地梓潼神崇拜相結合,推出了文昌帝君。經過唐宋以來歷代帝王對文昌帝君的追封,儒釋道合力的尊奉,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文昌文化。 一、文昌文化的發源和形成 道教對文昌文化的形成作出了歷史貢獻。文昌帝君的產生經過了從星神到人神的復雜變化。 文昌本星名,亦稱文曲星,或魁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史記》載: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
-
人生至善至美:靜 平 忍 讓 淡
國學資訊2016-07-16
一、靜 少說話,多傾聽。因為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寧靜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話是,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 二、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棱角的壞處,就是讓別人咬起你來很容易下口。 三、忍 面對不公,別氣憤,別宣泄。一來氣憤傷身體,二來氣憤不解決問題。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有智能去區別上述兩類事。這是成功者要具備的三個素質。 四、讓 大是大非,不能退讓,但小事情,盡量聽別人…
-
嗜書如命毛澤東 愛不釋手是《老子》
國學資訊2016-07-15
老子大約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長于孔子。作為道家思想的創始人,他不僅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哲學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以道為核心,構建了一套完整而獨特的宇宙觀、社會觀和人生觀,雖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過與之同時期的無數鴻篇巨制,可謂博大精深,一字千金。 一生嗜書如命的毛澤東,早在青少年時代對《老子》一書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講堂錄》里便記有:《老子》:天下…
-
飽含千年智慧的中國古語
國學資訊2016-07-15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是草都有根,是話都有因。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道高龍虎伏,德高鬼神欽。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生死不由命,富貴全在勤。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久在江邊站,必有望海心。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有品德不賤,有學問不貧。 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何必絲和竹,山水有清音。 交友無貧富,情義重千金。損友敬而遠,益友近而親。 砣小壓千斤,椒小辣人心。打…
-
李西月重編《張三豐全集》
國學資訊2016-07-15
李西月《張三豐全集》簡介 清代李西月重編的《張三豐全集》初刊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次刊于同治、光緒年間,由閬中朱道生重輯、四川學政張之洞捐資翻刻;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再刊收入四川成都二仙庵《道藏輯要》;民國時期上海江左書林、中原書局與明善書局又相繼刊行。嗣后江蘇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亦有影印本行世。 《張三豐全集合!吩斍 近年來,在道教人物研究上,張三豐愈來愈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如香港黃兆漢先生所著的《…
-
《譚子化書》以道化天下
國學資訊2016-07-15
書籍簡介 《化書》,道教著作,唐末五代譚峭撰。共六卷,分道、術、德、仁、食、儉六化,一百一十篇。該書結合道教理論和儒家思想,認為世界根源于虛,由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最終復歸于虛,虛既是萬物本源又是萬物的歸宿,虛與物是循環轉化的關系,識之就能進入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的永生境界。書中又用大量篇幅論述了社會演化,揭示動亂的原因,提出對策。 從萬物變化之道立論 一切皆化的自然觀 《譚子化書》一書分道化、術化、德化、仁化、…
-
《孫子集》:數字工程與中華文化的結晶
國學資訊2016-07-15
中國古典數字工程成就《孫子集》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湮沒無聞。為此,早在1984年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最新科技計算機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孫子集》即為其中之一。 孫武、孫臏兩位孫子與《孫子兵法》的關系,自古至今說法不一,爭論未定。一九七二年四月,在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