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知識:古代的科舉考試都考啥
國學資訊2016-07-15
隋唐以來,鄉試(解試)與會試(省試)考試內容大致相同。唐朝初年,進士科的考試僅考試時務策。唐高宗時期,加試雜文、帖經。到中宗神龍元年(705),科舉考試就形成了先帖經,然后試雜文及策的三場考試制度。所謂雜文,在唐中宗以前主要是指箴、銘、論、表之類,到唐玄宗天寶年間,才開始專用詩賦。北宋初年,沿襲唐及五代舊制,科舉考試時,主要考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偏重于以詩賦取士。北宋神宗熙…
-
當“國學”遇上“應試”
國學資訊2016-07-15
據悉,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學校分學段推進傳統文化教育。目前,國學課在北京、上海、天津、長沙等地的不少學校相繼開設。那么,西安的小學國學課程開設情況如何?是國學教育遭冷遇,還是飽受大家喜愛?它又面臨著哪些挑戰呢?華商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國學課沒有統一教材 西安一些小學很早就開設了國學課程,比如,西北工業大學附屬小學、后宰門小學、高新三小等。西北工業大學附屬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范曉蘭說,…
-
湖北武漢大學生兩年手抄國學經典30萬字
國學資訊2016-07-1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014年10月22日,湖北經濟學院舉行的一場專場招聘會上,該校注冊稅務師專業大四學生楊長青一邊等候應聘,一邊在筆記本奮筆抄錄《國學備鑒》叢書。兩年時間里,這位工科男生已手抄國學經典書20余冊,累計字數30多萬字。 楊長青展示其《國學備覽》手抄本通訊員楊宏斌攝 楊長青說,讀高中時,語文老師精彩講解古詩詞,讓他感受到國學經典作品的魅力,決定要多讀國學經典。上大學后,楊長青雖然攻讀工科專業,但仍未放棄對國學的癡愛…
-
任法融:不信仰 “為人民服務” 就不是合格黨員
國學資訊2016-07-15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召開前夕,住陜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任法融用傳統的道教文化思想,詮釋了官員腐敗必然在劫難逃。他表示,共產黨員不信仰為人民服務,就不是一個合格黨員。 任法融說,十八大以來中央重拳反腐,打虎從來不挑時間、不選地點、不設禁區,一大批腐敗分子被懲治,老百姓拍手叫好。國家干部被雙規,為什么?你的結果就是做壞事的代價,不要以為你受了賄別人不知道。 任法融說: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天網恢恢…
-
毛主席寳誥
國學資訊2016-07-15
一個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不惜犧牲眾多家人自己更是百折不撓的人,一個不畏列強決意援朝衛國而使國人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窘境下卻能挺胸傲骨揚眉吐氣的人,一個位極天下權重十方卻絲毫不為自己兒女謀福利而是全心全意只想著天下百姓的人,百姓豈能忘記他!~~毛澤東,真的活在了百姓心中。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壽。 這不,玄門道友們也在毛澤東誕辰日紛紛以撰寫告章的形式紀念毛澤東。茲選兩篇以供大家欣賞。 孟至嶺道長 毛主席寳誥 志心皈命禮 天生聖人, …
-
毛主席寳誥(其二)
國學資訊2016-07-15
志心皈命禮, 華夏大領袖, 東方紅太陽。 長沙學藝, 北平揚名。 意氣風發,出身低微而不沉; 憶苦思甜,位及九五而不燥。 習馬列學說,利器導革命; 曉中外文作,玄機指戰斗。 亂世建黨救水火, 混元濟世開天地。 無畏內憂外患, 不懼敵強我弱。 萬里長征播火種, 星星之火作燎原。 持久戰計八載,定東來烽煙; 紙老虎論四年,平南起戰火。 三八線北,挫美帝銳氣; 羅布泊西,敗蘇修陰謀。 橘子洲頭留詩篇, 墨客家中有字帖。 四海翻騰云水怒, 五洲震蕩…
-
少微山文化資源挖掘與休閑養生經濟發展
國學資訊2016-07-15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當下,麗水上下正在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全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推進生態休閑養生(養老)經濟的發展。而少微山作為麗水城市的文脈,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挖掘少微山文化資源,對于環南明湖帶生態休閑養生(養老)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少微山的歷史…
-
當代宗教國際交往的成因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學資訊2016-07-15
當今頻繁的宗教國際交往活動,一定程度上使得宗教的社會影響和社會角色更加錯綜復雜。特別自美國發生911事件以來,宗教已成為驅動國際政治的一股重要動力,并引起國際局勢波動 的特殊因素。當然,這種情況既與各宗教主動適應社會不無關系,但更離不開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在世界各國的聯系與交往越來越頻繁的全球化時代,在民族、宗教無小事的我國現階段,在國內外敵對勢力一直把利用宗教進行政治滲透作為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戰略的一個重要手段 的今天…
-
專訪臺灣儒家林安梧:大陸儒家應首先投入社會而非政治使命
國學資訊2016-07-15
今年初,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刊發了對臺灣中央研究院學者李明輝的訪談。作為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弟子,李明輝就臺灣社會中保留的儒家傳統以及兩岸的政治儒學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不認同大陸新儒家的說法。文章一經發表,引發了廣泛的議論。 近日,民間青年學者、大同思想網總編枕戈就李明輝之問及新儒家諸關鍵問題采訪了臺灣儒家林安梧先生。在訪談中,林先生指出,李明輝不能代表臺灣新儒家,而港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社會影響力相較…
-
“三交”與“三和”
國學資訊2016-07-15
何謂三交?所謂三交,就是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交往?交往的本意是指兩人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F實中的交往則可以分為宏觀交往和微觀交往。從交往的規模來看,可分為群體性交往與個人交往;從交往的途徑來看,可分為直接交往和間接交往;從交往的主體來看,可分為角色交往,非角色交往;從交往的目的來看,可分為自由交往(情誼交往),公務交往(工作性交往); 從交往的時間來看,可分為長期交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