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箴言:斗酒縱觀廿一史 爐香靜對十三經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6 瀏覽次數:次
此聯為崇禎進士、明末著名民族英雄史可法(1602年-1645年)所撰。
上聯講觀史。“斗酒”指善飲而氣概豪邁。斗為古代盛酒的器具。《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以祈黃耈。”“縱觀”,指博覽,咨意觀看。蘇舜欽《答范資政書》:“日甚閑曠,得以縱觀書策。”“廿一史”,明嘉靖時校刻的史書,在宋人所稱“十七史”外,加宋、遼、金、元四史合為“二十一史”。(見顧炎武《日知錄·監本二十一史》),所以,“觀史工夫要當考其治亂興廢之所以然,察其人之邪正”。(宋·張栻《理性大全》)“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如何處之。”(宋·呂祖謙《先正讀書訣》)
下聯講讀經。“爐香”,熏爐里的香氣。在古代,不少文人都有焚香讀書的雅好。南宋詩人陸游有詩云:“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假中閉戶終日偶得絕句》之三)品香的過程是一種精神和嗅覺的審美過程,能安神、靜心,給人以空靈平和。“靜對”,即靜心面對。“十三經”,指十三部儒家經典。自漢代開始把《詩》《書》《易》《禮》《春秋》稱為五經,唐代把《周禮》《儀禮》《禮記》《公羊傳》《谷梁傳》《左傳》與《詩》《書》《易》稱為“九經”,唐文宗刻石經,將《孝經》《論語》《爾雅》列入經部,宋代又將《孟子》列入,因有十三經之稱。古人云:唯有經書最善,可以益人神智。(《魏書·李稱傳》)研讀經書,“不獨讀玩其文章,談說義理而已;一言一句,皆以養心冶性,事親從政,取友接物,得失憂樂,一考之于書。”(宋·黃庭堅《書贈韓瓊秀才》)所以,古人讀書,都“以經為主。經術深邃,則觀史易知人之賢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宋·黃庭堅《先正讀書法》)
聯語以“廿一史”、“十三經”泛指傳統文化之精華,借以表明自己勤學博覽、刻苦奮發的決心和抱負。此聯運筆縱橫大氣,氣韻生動,工整典雅,明心見志,是一副很好的讀書養性的對聯。
熊經浴輯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