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的涉外理念
國學資訊2016-07-17
國內外學界在討論中國古代對外關系時,首先就會想到古代的朝貢制度以及中國中心主義,由此關注起中國儒家的天下觀。不過,天下觀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學說,在涉外實踐中如何實現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學者們還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與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包含有兩層含義:一,指與形而上意義上的天相應的一切形而下世界的總和,包括了普天之下的自然萬物和人文世界生發存滅及其聯結互動的具體空間。在這個空間里,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禮記…
-
徐小躍:傳統文化的傳揚者
國學資訊2016-07-17
徐小躍 資料圖片 敦厚沉穩、談吐不凡,精神抖擻又不失儒雅。初次見到徐小躍,記者感受到的是學者的風范。作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徐小躍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沒聽過徐老師的課就是白上南大得遇徐老師,人生幸也這些是南大學生對徐小躍的評價。在南大任教近30年,他的每堂課都座無虛席。徐小躍上課從不用講義,且堅持板書,從右上方開始,豎行書寫,從形式排列到內容,明…
-
鮑鵬山曲阜說“孔子與士”
國學資訊2016-07-17
道行天下訊 19日,春秋講壇在孔子研究院舉行2015年首講,來自上海開放大學著名學者鮑鵬山帶來主題為《孔子與士》的精彩講演。 在此次講座中,鮑鵬山結合《論語》等儒家經典,從多個方面全面地分析與闡述了孔子與士。他指出,儒家學說可以說是為國家、社會培養官吏的學說,是士的文化。也可以說直接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因此鮑鵬山認為,孔子不但是中國人心中的圣人,也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精神導師。 長年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的…
-
蘇州桃花源“中國非遺傳承·絲路頂級盛事”北京啟幕
國學資訊2016-07-17
道行天下訊 5月23日,由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促進會主辦、蘇州桃花源協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當代工藝美術作品展將在北京拉開大幕。屆時,近百位非遺大師將攜手香山幫國匠打造的蘇州桃花源,精彩亮相國內最高規格文化盛會。 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 桃花源獲邀參與最高規格非遺大展 中國正在走一條現代化的路,不是學外國,而要自己找出來。我為找這條路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覺這篇文章。費孝通。 所謂文化自覺,就…
-
傳統孝文化的現實意義
國學資訊2016-07-17
孝的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核之一。任何一個民族的發展都不可能割斷歷史。孝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固然有父為子綱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棄的東西,但其積極方面對于我們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仍然具有重要價值。 升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傳統孝文化認為,孝是一種自然生發的親情。這種親情植根于血緣關系,生長于父母與子女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尤其是子女三年不免于父母之…
-
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價值
國學資訊2016-07-17
張騫出使西域之所以被世代傳誦,就在于他那種盡心竭力的忠德促進了國家發展、民族團結和人民幸福。圖為反映張騫出使西域的莫高窟初唐壁畫(局部)。資料圖片 中華傳統美德對于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都有重要時代價值。在剔除糟粕、不斷揚棄的基礎上,實現中華優秀文化及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以認識其價值為理論前提。 傳統美德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明確指出:國無德不興。道德不僅是一種國家治理、…
-
中國建筑要有文化自信
國學資訊2016-07-17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城市建筑成就舉世矚目,人民大會堂等北京十大建筑堪稱經典之作。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一批現代建筑充滿時代氣息、美輪美奐。但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進程中,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奇葩建筑,不斷沖擊社會公眾的審美底線,引發人們強烈吐槽。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由來已久,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折射出一些領導干部扭曲的政績觀。當前,治理城市建筑亂象需要多措并舉,尤…
-
國學帶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國學資訊2016-07-17
曾經,美國雜志記者勞特斯問李嘉誠先生:你能成為華人首富,是因為什么。勤勞?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更會溝通? 李嘉誠就用兩個字回答:氣概 氣概是什么?氣概是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的高度。為什么關羽、張飛、諸葛亮會跟劉備打天下,是因為劉備有匡扶大漢的氣概。如果您希望孩子長大能有一番作為,培養他的精神氣概是最根本的。 勞特斯再問李嘉誠:你這種氣概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李嘉誠先生感嘆:兒童時期學的《三字經》、《千家詩》、《詩經》、《老子…
-
文學新觀察:《紅樓夢》走向世界
國學資訊2016-07-17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期間,特意看望了《紅樓夢》法文版翻譯者李治華。李治華和夫人雅歌歷時27年翻譯了120回《紅樓夢》法文本,是向法國介紹《紅樓夢》第一人。習主席表示,《紅樓夢》是一部鴻篇巨著,把它準確貼切地翻譯成法文難上加難,李老的執著精神和學術才華令人敬佩。 今年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是不朽的文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幾百年來,《紅樓夢》的藝術魅力傾倒了一代又一…
-
琴路獨行——記古琴演奏家李祥霆
國學資訊2016-07-17
1957年,吉林省遼源市一名17歲的少年,只身來到北京,求學于當時琴壇領袖査阜西。自此,從受古琴音樂感召的少年到著名古琴家,李祥霆先生的藝術道路充滿了傳奇色彩和創造精神。 李祥霆,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名譽理事、伏羲琴院院長、中藝伏羲古琴文化中心理事長。精于琴、簫、詩、書、畫,善于即興演奏、即興吟唱,學術研究與專業教學交相輝映。已出版有古琴獨奏專輯唱片近30種,學術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