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總書記引用的名言典故之落實篇
國學資訊2016-07-17
【編者按】為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本刊特設學習典故欄目,對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名言典故作匯總梳理,分專題予以刊登,以饗讀者。 1.咬定青山不放松 【出處】清代鄭燮(鄭板橋)《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注釋】竹石:生長在石縫中的竹子。立根:扎根、生根。原:本來。破巖:破裂的巖石。磨:折磨、挫折。擊:打擊。堅勁:堅韌、剛勁。任:任憑。爾:你。 【解說】…
-
人文元素催熱地鐵游 南京打造《紅樓夢》主題“人文地鐵”
國學資訊2016-07-17
4月5日,江蘇南京,地鐵游市民抵達地鐵三號線林場站。 小長假期間,地鐵游成為江蘇南京市民休閑度假的新方式,該市新開通的地鐵三號線翠綠色列車及沿線特色車站吸引了眾多市民體驗和參觀。據悉,南京地鐵三號線打造《紅樓夢》主題人文地鐵,有9個車站設計布置了大觀園元春省親和除夕夜宴等場景的《紅樓夢》主題文化藝術墻。 …
-
明清女子如何追求“不朽”——讀《女子之不朽:明清時期的女教觀
國學資訊2016-07-17
《女子之不朽:明清時期的女教觀念》,李國彤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年10月第一版,32.00元 古代士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追求。在人們印象中,這些屬于男性的精神世界,大體與女性無關。關于明清時期的女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莫不是魯迅筆下祥林嫂那木訥、灰黯的經典形象。明清女性真的遭受著深重的壓迫么?近代的歷史大轉折,真的如我們已經熟知的那樣,推翻了對中國女性的壓迫并給她們帶來了全方位的解放、自由么?自從1990年代中期美國…
-
《中國漢字歷代字體檢索數據庫》:備份古老書法藝術
國學資訊2016-07-17
將光盤加載到電腦,輸入一個中字,剎那間,屏幕上布滿了各式各樣字體的中:漢代的靜穆端嚴、南北朝的含蓄灑脫、盛唐的雄強博大、宋代的率性自我、元代的溫文秀媚、明代的瀟灑疏淡、清代的古質樸茂,還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字、錢幣文字、印章文字、鏡銘文字那些帶有歷史遺澤的古老字跡,被帶入了數據化時代,滿血復活,漢字發展的軌跡一目了然。 這個文化部立項的《中國漢字歷代字體檢索數據庫》(開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出版),是由書法家容鐵主持研發的。…
-
家庭中的“孝”——安樂哲對《孝經》的解讀
國學資訊2016-07-17
安樂哲是以《圣經》為參照物進入《孝經》世界的。《孝經》與《圣經》都以親情為主題。從舊約時代起,西方文明發展中的家庭價值亦處于突出地位,《十誡》中有八條戒律言否,如除了我(耶和華)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證陷害人等等,唯有兩條言是當孝敬父母為其中之一。可見,血親關系也是《圣經》所關注的重心。這種特征在《孝經》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整篇文章中完全找不到仁智信等那些熟悉的儒家詞匯,它至始至終強調的都…
-
大美華夏禮儀在歷代帝王廟展出
國學資訊2016-07-17
雅樂團演奏《關山月》《春江花月夜》等樂典,一字一音、禮樂相合、八音齊鳴,古樸、悠揚,令人陶醉。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漢服北京、洞庭漢風、漢服滄州的漢服愛好者向游客展示漢服的端莊與風雅。 來自阿利弓箭的射手們展演大射禮的規則程序,他們的謙謙君子風度令人肅然起敬。 中國有服章之美,故稱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我國自古就有衣冠之國禮儀之邦的美譽,禮樂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4月5日清明節當日,一場盛大的傳統大射禮及漢服展示在北京…
-
漢服之美
國學資訊2016-07-17
漢服不是指漢朝服飾,而是泛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在海外,當人們贊嘆韓國人的韓服雍容華貴、日本人的和服美麗端莊時,許多中國人都不知道,韓服只是明朝漢族的一種禮服,而和服只是幾款唐朝漢服而已。 漢服無論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在歷史的承傳與發展過程中,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人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涵,更是純…
-
寒食節護國寺小吃店備足糖耳朵
國學資訊2016-07-17
道行天下訊 隨著寒食節不斷臨近,寒食小吃也成了市場上的熱銷品。昨日記者從護國寺小吃連鎖店了解到,今年寒食節,護國寺小吃僅糖耳朵就備下了2.1萬個,超過去年同期40%。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古人從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飯,有上墳、郊游、斗雞、蕩秋千等習俗,其中老北京人還有吃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糖耳朵、糖火燒等13樣著名老北京小吃的傳統,因而這十三樣小吃也被稱為寒食十三絕。在十三絕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糖耳朵,取的是耳聰目明的好口…
-
2015清明節:緬懷圣悊傳承經典萬人相約誦《老子》
國學資訊2016-07-17
緬懷圣賢-萬人經典誦讀系列活動海報 道行天下訊 在中國文化中,清明節是一個緬懷祖先的重要日子。在這一天傳承先圣古訓,傳播傳統文化,應當是慎終追遠的最佳方式。2015年的清明節即將來臨,4月3日,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將啟動緬懷圣賢-萬人經典誦讀系列活動,以別開生面的形式,帶領海內外的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走進經典的世界,與古圣進行一場心靈的約會。 清華大學國學社的同學們誦讀《老子德道經》 據主辦方介紹,為了響應黨和…
-
老子《道德經》將普及高中生課程教學
國學資訊2016-07-17
今天上午,記者從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了解到,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預計將于今年9月出版,四冊分別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道德經》。 至此,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的研發工作,高中國學教材將在各地開展成規模的教材試用工作。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幾個信號均指向國學,但考什么、怎么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