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傳統(tǒng)手工藝如何傳承
國學資訊2016-07-17
吳小平作品:松竹梅系列三友壺之一 顧道榮作品:引路壺 自古,琴棋書畫詩酒茶便被視為文人士大夫彰顯品位的重要途徑。如今,從明清開始興盛的紅木家具也成為文人書房不可或缺的標配之一。而茶與家具則通過紫砂壺這個載體,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紫砂壺與紅木家具一脈相承,不論從制作技藝還是裝點家居環(huán)境來說,都是我國傳統(tǒng)手工藝術的精華。 日前,筆者參與了由北京紅木家具企業(yè)積慶堂主辦的紫砂蘊香傳統(tǒng)手作藝術宜興市體驗之旅活動。在4天的走訪中,…
-
樓宇烈、曾仕強: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何以重建
國學資訊2016-07-17
圖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右)與臺灣興國管理學院院長曾仕強(左)。 道行天下訊 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今年正是新文化運動一百年。恰恰是這一百周年,值得我們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上的認識問題。近日,兩位國寶級人物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與臺灣興國管理學院院長曾仕強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 他們的對話主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應以何種格局重建。對此,樓宇烈表示,對于全面復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應該建立起一個全…
-
總理出訪帶上了中國作家
國學資訊2016-07-17
在這次訪問拉丁美洲四國的代表團里,跟隨著總理一起出訪的,除了歷次出訪都有的部長和企業(yè)家之外,還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們熟悉的面孔,如莫言、麥家、鐵凝等。 以往的總理高訪中,雖然也有作家跟隨出訪,但大都限于歐美國家,這還是頭一回到拉丁美洲。文化交流,拉近著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距離。 在發(fā)言中,李克強特意提到,文學能激發(fā)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他認為,當今世界處在快速發(fā)展變化之中,我們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不僅來自知識積累,更源于人類豐富的…
-
孔子之文在仲舒——“董仲舒思想國際高端學術論壇”綜述
國學資訊2016-07-17
由衡水學院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董仲舒思想國際高端學術論壇近日董子故里河北省衡水召開。來自海內(nèi)外的50多名專家、學者展開了交流與討論。 關于董仲舒的歷史定位,與會學者們一致認為,董仲舒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與孔子、朱子并稱儒學三大巨擘。王充《論衡》說: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超奇》),揭示了董仲舒思想對于漢代乃至儒學思想史的地位。 關于董仲舒之于儒學的轉(zhuǎn)折及其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有學者指出,他援引陰陽家、五行學、道家、法家、…
-
“儒學齊家之道與當代家庭建設”研討會舉行
國學資訊2016-07-17
道行天下訊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了深厚的齊家思想,形成了以儒家經(jīng)典為基礎,以家道、家訓、家教、家規(guī)、家風等為載體的家庭治理體系,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鮮明特色。由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等單位主辦的儒學齊家之道與當代家庭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召開。來自海內(nèi)外的6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
-
書香沈陽200孩唱響國學
國學資訊2016-07-17
道行天下訊 有一天,張良散步遇到一位老翁,老翁把鞋子脫掉,扔到了橋下6歲男孩劉晉志身穿漢服、頭戴小冠講著張良拾履。 臺下,同樣穿著古服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昨日15時許,由金橋教育培訓學校和舌尖國際口才培訓學校聯(lián)合主辦的書香沈陽國學唱響舉行半決賽。 弟子規(guī)、陋室銘、孔融讓梨200多名小選手依次上場,臺下4名專業(yè)評委現(xiàn)場舉牌亮分,現(xiàn)場好似一場穿越之旅。 據(jù)金橋教育培訓學校市場總監(jiān)梁琨介紹:4月18日進行的初賽,從近3500個孩子里選出…
-
古人睡覺有講究 床是不能亂睡的
國學資訊2016-07-17
要說中國文化,那絕對是深厚且豐富的,不僅深入人心,也深入到各種器物當中。就說古典家具中的床文化吧!其主要表現(xiàn)便是:床不亂上,不同人睡不同床,各有各的寓意。儒教賦予睡臥以特定的禮儀觀念。床榻之設,既為實用護坐,更為人生禮儀所必需。 子孫睡的床 在古代,家里未成年(未成家)子孫所睡的床和家里其他人睡的床有很大的差別的。從古人為子孫準備的床,就能夠看出古人對子孫的教育哲學。 子孫床多為架子床,也有拔步床,其中架子床被古人視為最…
-
儒家五圣
國學資訊2016-07-17
至圣孔子 孔子被世人稱為至圣;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出生于魯國陬邑。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jīng)( 分別為:《詩》、《書》、《禮》、《樂》、《易》、《春秋》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
-
別有洞天的漢字文化:字典上看不到的人生智慧
國學資訊2016-07-17
停:暫時的停靠,是為了更好地行走 在中國古代的驛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亭子。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停這個字,即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所以,亭是供人們停頓、歇腳和休息的地方。 而驛道,是用來讓人們趕路的,而亭子卻是供人們停下來歇腳的地方。在驛道旁建造亭子,這不是有礙于人們趕路嗎? 古人在驛道旁建造亭子,讓人們暫時停下疲累的腳步,正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趕路,讓人們在停中補充體力,增添力量,讓人們把后面的路…
-
“儒家文化與家庭教育”論壇舉行
國學資訊2016-07-17
道行天下訊 儒家文化與家庭教育論壇日前在京召開,多位專家參會進行討論。知名學者李漢秋圍繞重振倫理文化家庭文化主題提出要增強人倫主題節(jié)日,從而重振傳統(tǒng)節(jié)日體系。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顏炳罡提出,家訓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教化系統(tǒng)中起著學校無法代替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