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純陽三點劉一明 癡愚道夢覺終成仙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shù):次
文/紫林道人
道教仙話傳說是道教文化的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傳頌著道教的一些仙話。甘肅道教有一位道德學問高深的道士劉一明(1733—1821),他在棲云山(在甘肅榆中縣境內(nèi),即現(xiàn)在的興隆山)修持,也羽化在棲云山。行醫(yī)濟世,做了許多善事。為闡揚道脈作了很大貢獻。他羽化后,民間流傳著他的很多故事。今天介紹一篇呂洞賓三點劉一明的故事:
呂祖顯化破落道 云山一點劉一明
劉一明擅長醫(yī)學技藝,卜卦星相,地理書畫,在當?shù)睾苡杏绊憽TS多達官顯宦、富豪人家都愿結(jié)識他。
有一天,徒弟稟告說,門外有一老道求見,劉一明問:“老道何等摸樣?”徒弟說:“年過花甲,穿得破破爛爛,亂發(fā)垢面。”劉一明聽后說:“你去告訴老道,就說我不在家,讓他自找方便吧。”
呂洞賓(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徒弟出門告訴老道,老道聽罷輕輕笑道:“我?guī)滋彀仙妫赐人幔挚视逐嚕褚刮揖妥≡谀氵@里,看你如何?”徙弟見老道很可憐,就領(lǐng)到自己禪房住下。老道坐定后,說他要喝茶,但一定要用劉一明的茶杯。徒弟無奈,只好要來師父的杯子,給老道沏茶。老道接過茶杯,也不喝茶,只將茶杯翻扣在一塊石頭之上。
晚上,老道同劉一明的徒弟同住一室。東方發(fā)白時,劉一明洗梳完畢來到徒弟禪房,不見老道,只有徒弟。徒弟見師父來了,便迎上前說:“老道剛走,茶杯扣到石頭上取不下來。”劉一明走過去一搬茶杯,茶杯里凍成滿滿的一杯冰塊。劉一明見狀很驚訝,心中暗想,炎陽六月,怎么會凍冰呢?他猶豫片刻,立即醒悟過來:“唉呀!洞賓爺仙體駕臨,我求神仙,盼神仙,今天卻把神仙錯過了。”當時他又急又悔,叫徒弟牽過馬來,匆匆朝老道去的方向追趕。他見人就打問,都說前面剛剛走過去一位老道,可他就是追趕不上。一氣追了八九里,看不見老道的蹤影。便勒轉(zhuǎn)馬頭,失望地回到山上。
徒弟見師父回來,上前接過馬韁。劉一明又問徒弟:“道長走時說了些什么沒有?”徒弟回答:“沒有說,只在門前墻壁上留下了一句詞。”劉一明一看是:“吾來汝不在”五個字,劉一明長嘆一口氣說:“我在您不來”,就回去了。
再化乞丐試點播 癡兒唐瓜得正果
劉一明的徒弟叫唐陽璉,因為有點呆傻,人們都叫他“唐瓜子”。他在棲云山每天趕著一匹騾子從山下往山上馱水,數(shù)年如一日,不知辛苦。
自從他和那個老道同住一晚之后,變得懶惰起來。每天在山下把馱的水給騾子裝好后,就躺在石頭上睡覺,讓騾子自己來回去馱,這騾子懂人事似的,將水馱到山上,山上的人倒掉水,又從山上下來馱上山去,天天如此。
這樣過了數(shù)年,師兄弟們看見唐越來越懶,馱水又很舒服,就在劉一明面前進讒言。劉一明叫來唐陽璉說:“你馱水已經(jīng)幾年了,現(xiàn)在你不要再馱水,搬到西山頂窯洞里去住吧!把那里打掃干凈看守好。”唐遵師傅之命,就去山頂破石洞住下。整天掩門不出。從此人們又叫他“懶道”。師父見他實在可憐,過些日子叫別的徒弟送點豆面給他,就這樣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轉(zhuǎn)眼度過了許多春秋。
莫云道人懶,緣知萬事空(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一天,唐從山頂下來,想和師父在一塊吃頓飯。師兄弟聽見唐來了,就將碗藏了起來,告訴唐用齋沒有碗,你到山頂去取碗吧。唐聽后微微一笑,說:“我吃飯的碗我知道放在哪里。”于是,就從藏碗的地方取出了碗。師兄弟見一計未成,便又想出一個辦法,說:“唐師兄,師父想吃漿水,你到峽口去要吧。”唐聽說師父想吃漿水,就提上罐兒去峽口要漿水。師兄弟都樂了,這下叫他吃不上飯。西山到峽口走一趟,起碼要一個多時辰,回來我們早把飯吃過了。大家一邊談笑一邊做飯,飯剛做好,唐的漿水也要回來了。師兄弟們不相信唐那么快能到峽口一趟,就派了兩個跑到峽口打問情況。峽口人說,是唐陽璉來要漿水的。師兄弟們把這事告訴劉一明,劉一明聽后也不說話,只是點頭。
這年秋天,其它徒弟都去化緣,劉一明把唐留在山上看守。一天用過晚齋,劉一明到“潮元觀”門前散步,抬頭望去,晚霞照紅了山頭,草木在霞光的照射下,更增添幾分黃色,只有松柏郁郁蔥蔥,仍像往常那么青翠。年上古稀的劉一明被景色陶醉,引起了思緒萬千,感嘆曰:“夕陽景色好,只是近黃昏。人生容易老,修道性難明”。正在這時,前面走過來一個人,打斷了他的心思。
來人走到劉一明面前,口稱道長,求借一宿。劉一明打量此人,衣破不遮體,手臉足有一年沒見水點,鼻涕眼淚,口唇干裂成痂,胸前生出拳大一塊瘡,瘡口破裂,膿血外流,瘡口能放進一個雞蛋,不住地呻吟。劉一明瞧他臟爛不堪,身患瘡疾,是個叫化子,無心留住,他對叫化子說:“我的徒弟都去化緣,禪房上鎖,這里沒有地方住。”叫化子懇求道:“給我點吃喝,隨便住下就成。”劉一明見他一再纏擾,很不耐煩地說:“你去山頂上找我的徒弟,到那里住上一宿吧。”叫化子見劉一明不肯留他,便轉(zhuǎn)身走去。腳步踉踉蹌蹌,嘴里嘮嘮叨叨:“叫化子,口饑渴,瘡口痛,上下兩口,要了自己命”。不往的念叨,爬山而去。
這時候,唐陽璉也在外面轉(zhuǎn)悠,他瞧見從山下走來一人,走到他面前要求住宿。唐看來人的形象二話沒說,便領(lǐng)進窯洞坐下,來人請?zhí)平o他治瘡。唐對來人說:“我?guī)煾干漆t(yī)學,他會治病。”這人說:“你會治,你只用舌頭舔我的瘡口,瘡就能好。”唐想,若舔一下瘡真好了,解除這人的痛苦折磨,也是出家人的一件功德,舔一下何妨?但看見流著膿血的瘡口,心上一陣惡心。他又有點猶豫,后來又心想:不管別的,救人要緊。他眼睛一閉,舔起來,將膿血吐在地上。真奇怪!膿血從地上飛起又沾到瘡口上。叫化子說:“唐陽璉,你邊舔邊咽到肚里瘡才可愈。”唐一聽要他將膿血咽掉,不由心中有氣。可思來想去,為了救這人生命,他心一橫把膿血舔了咽下。接連舔了幾口,不但不惡心,只覺得清香爽口,渾身輕松舒暢。再看此人的瘡,全然消失了。
唐感到十分驚奇。此刻,叫化子說肚子饑餓難忍,要唐做飯吃,唐只有師父給他的一點豆面,再一無所有,做什么給他吃呢?只好把豆面攪拌成糊,滴成圪噠吧。做好了,二人一同用餐。叫化子吃的真香,正在吃飯間,忽然身邊響起動聽醉人的仙樂,忽而在山谷回蕩,忽而在空中飄揚。唐陽璉此刻只覺得自己如像隨同旋律騰空而翔,快樂極了!這時來人起身對唐言道:“爾修道功成,吾乃呂純陽是也,明日你我再會”。說話間,不見了影蹤。
這天二更時分,劉一明也聽見從外面?zhèn)鱽硪魂囮嚸烂畹臉仿暋K麄?cè)耳聽了一會,走出房門一瞧,音樂聲再也聽不見了。只有聽山谷秋風颯颯。仰望天空,只有彎彎月兒與朵朵白云。他來到唐陽璉的住處,見唐盤膝打坐在蓮臺上,身子動也未動,眼睛半睜,嘴里說:“明日一定要去化緣。”劉一明聽了心中很不樂意。就在這時,他身后跟著的小狗,爬上供桌舔油燈。劉一明本來在生氣,便轉(zhuǎn)身踢了小狗一腳,誰知小狗斷氣死了。
一月時間過去了。有一個到四川化緣的徒弟回來了,他告訴劉一明,在四川遇見唐陽璉領(lǐng)著小狗。唐叫把小狗帶回來,可是小狗怎么也不肯回來。劉一明聽后,半晌才說道:“陽璉已經(jīng)功成得道。小狗也隨他去了!”這時,他聯(lián)想起那天晚上來的叫化子和出現(xiàn)的一切奇事,想起叫化子嘴里嘮叨的話,他解悟出了其中的妙意。原來叫化子是呂祖爺化的,專來點化劉一明的,點化的話解開了是說:“教化子,口饑渴,瘡口痛。上下兩個口,要了!自己明”。呂祖兩次點化劉一明,他誤識別相,心中一時難寧。但知道唐陽璉已得道成真,引搬到唐住過的地方去住,重新塑造了神像。從此,常年累月就在這里參悟修煉,感到也很自在;后來就把這個地方叫作“自在窩”。
唐瓜反身助師道 舍身崖前難舍身
有天夜里,劉一明作了個夢,夢中有位老翁說:“混元閣殿堂供臺上有一雙草鞋讓他去穿。”劉一明在夢中瞧見果然有雙草鞋放在供桌上。他非常高興,伸手取草鞋,草鞋變成蝴蝶飛出殿門。他緊跟著追捉蝴蝶,一腳踩空掉下萬丈懸崖。落地時面前站立一人,崖下面一具尸體,面前的這人問:“你認得我嗎?”劉一明回答:“不認識。”這人又說:“尸體是你的肉身,這里是‘舍身崖’,你舍肉身道成。假殼脫化,就不認識原有的肉體了。”這人又說:“我就是唐陽璉,奉呂祖之命來度你的,你跟我去吧。”劉一明驚醒,原來作了個夢,懷憶夢中情景一清二楚。
舍身崖前難舍身(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第二天一大早,劉一明洗梳好了,衣冠整齊,到混元閣焚香供茶。就在這時,兩只白鴿落到殿門坎上,他扭頭一瞧,白鴿非常可愛,他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抓,白鴿緩慢地飛起,劉一明急步緊追,快到崖邊,放慢了腳步,心想自己年已八旬,腳下不穩(wěn),這么高的石崖,會有危險。這時白鴿飛到崖畔落下,好像等待劉一明前來捉它。劉一明慢慢地湊過去剛伸手一抓白鴿,白鴿飛下石崖不見了,他沒有捉到白鴿,這才松了一口氣。剛起身要回,又發(fā)現(xiàn)在白鴿落了的地方有張表紙,他撿起一看,紙上有隱隱約約的字跡,上面寫著:“三度劉一明,修道圖虛榮。今日身不舍,何年正果成。何足修哉!自了乎”?再念,眼前一恍惚,手里的表紙不見了,心里納悶,他無精打彩的坐在那里,一會兒神情平定了些,他聯(lián)想起昨夜的夢和兩只白鴿的情節(jié),這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原來,這一天劉一明知道有朋友來訪,這些朋友都是當?shù)剡_官富豪。他腦海里盡裝著準備接待貴客的事,就把夢的事丟在腦后,忘記了。因此,又錯過了與神仙相會的良機。這時他懺悔道:“神仙點化三次,自己三次皆錯過,仙緣太淺了。”
從此,他與世俗斷絕往來,住在自在窩靜養(yǎng)精神,參悟妙道,清靜修持。又過八載,終于坐化升天。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