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
國學資訊2016-07-15
愚人節搞怪、萬圣節制作南瓜燈、圣誕節裝點圣誕樹,過洋節已經走進越來越多國人的生活,或為談資,或付諸行動。 過洋節背后的行為動因究竟是什么?該如何理性看待洋節?中國傳統節日發展到現在面臨著怎樣的問題?洋節的盛行,給我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節日提供了怎樣的思考? 含蓄的中國人需要一個開放的情感平臺 洋節為何受歡迎? 小張,24歲,剛從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回想起去年萬圣節的場景,小張難掩興奮,與新同事們平時交流不多,這次一起制作南瓜燈、…
-
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深刻變革
國學資訊2016-07-15
近年來,大數據這個原本陌生的專業詞匯迅速進入大眾視野,掀起了一場新的數據技術革命。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教育、思維等諸多領域以及認識、理解世界的方式,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哲學,應該及時對這場數據革命做出全面的回應和批判,深入分析大數據對我們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觀和倫理觀將帶來的深刻變革。 數據本質與世界觀革命。所謂數據就是有根據的數字編碼,它與人類關系十分密切。早在古埃及,人們就知道用數據來計量財富…
-
任法融: 和諧是社會健康生存之路
國學資訊2016-07-15
為多層面探討慈善與生活、慈善與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呼吁社會各界為慈善事業做貢獻,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 道與善:生命的最高境界 作為學養深厚、眾望所歸的大師,任法融出身于書香之家,多年來潛心研究黃老之學,樂善好施。在談到慈善與《道德經》的關系時,更是見解獨特。 任法融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五千年的道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發展與推動作用是非凡的。魯迅先生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的基本經…
-
入道秉仙風 修學最上乘——上海道教學院的一天
國學資訊2016-07-15
《太霄瑯書經》有云:人行大道,號為道士。一有向道之念心,即得神仙之感應。道歷四千七百一十年(2013),上元佳節甫過,47位年輕人自大江南北匯聚于上海松江東岳廟。他們與道門有緣,皈身于道經師三寶,學道修行,是前世莫大的造化與福氣;他們脫去俗裝,身著道袍,法天象地,代天宣道,是今生莫大的光榮與責任。這些冥頑初化、風華正茂的道童們,會以怎樣的生活,來完滿自己的學道之路呢? 長夜漸去,曙光乍露。當一抹晨曦劃過東岳廟殿堂的飛椽,道童們…
-
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徐勇:應將傳統文化納入基礎教育必修課
國學資訊2016-07-15
傳統文化應當作為必修課全面進入基礎教育課堂,而編寫一批高水平、權威性、成體系的中華傳統文化教材,是當前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當務之急。在日前舉行的北師大版《中華傳統文化》教材編寫啟動儀式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徐勇表示。 徐勇指出,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主要來源,我們的傳統文化擁有獨特的經典系統、知識體系和技能技藝,需要科學劃分,合理組織,才能保持其內在的嚴整。 徐勇認為,當務之急是人才培養和教材建設。他建議…
-
誰令文化墻如此沒文化
國學資訊2016-07-14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山西太原桃園南路西里街刻有近百首唐詩的文化墻上,繁體字錯用竟有33處之多。當地政府回應,將立即鏟除墻上的古詩石刻,之后將在專家把關的基礎上,于原處補建。 建文化墻,既可以起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也有著教育傳承的目的,還是一種美化環境之舉,值得肯定。而且,使用繁體字在弘揚傳統文化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適當運用和展示一下無可非議,也可以讓青少年繼承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關鍵是要準確無誤。制作方不應該自以為…
-
全國“非遺”戲曲劇種傳承與保護學術研討會召開
國學資訊2016-07-14
由文化部非遺司主辦,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承辦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劇種傳承與保護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共征集到研究論文80余篇,與會專家分別針對非遺劇種生存現狀研究入選非遺對于戲曲劇種發展的意義等主題進行研討,全面總結了近年來各地非遺戲曲劇種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進展和現狀。 …
-
原創文化節目:如何持續升溫
國學資訊2016-07-14
中央電視臺《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以及《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二季,河南衛視《漢字英雄》《成語英雄》、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第二季、天津衛視《國色天香》《中華愛美麗》、黑龍江衛視《最愛中國字》、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山東衛視《中國面孔》、廣東衛視《Hello 中國》等十多檔以傳統文化元素為核心的原創文化節目相繼播出,成為2014年電視綜藝節目市場上的一個新亮點。這種節目樣式深耕中華文化沃土,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周維強:學林新語
國學資訊2016-07-14
文史學家王利器著作等身,有一次,有人問他,您怎么竟然還不是國家古籍小組的成員和顧問呢?王淡然一笑,說:欲傳后世,原不待此。王利器八十壽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一些朋友有意共同為他編輯出版紀念集,王婉言辭謝,答:欲傳后世,原不待此。 劍橋大學本科學生中曾經有著名的夜攀族,即以深夜攀爬學校房頂為消遣之行。1958年6月7日星期六,劍橋大學岡維爾奇斯學院一幫夜攀族,設計出一套吊機裝備,一夜之間把一輛奧斯丁小汽車弄上學院參議廳房頂…
-
新書推介:《英韻三字經》
國學資訊2016-07-14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也是早期傳教士介紹中國文化之首?W?7世紀以來,《三字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許多國家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媒介。 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趙彥春依托中共中央編譯局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華文化經典《詩經》、《三字經》英譯及多譯本對比研究與傳播),出版了《三字經》英譯的第13個版本、歷史上第一本三詞格偶韻體 的《英韻三字經》(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其以英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