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渴望了解中國”——寫在第22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閉幕之際
國學資訊2016-07-18
中國人不喜歡閱讀,你為什么去那里?2011年9月1日,一個荷蘭電臺記者這樣問荷蘭文學基金會會長亨克普羅佩爾。那一年,荷蘭是北京圖博會的主賓國。 4年過去了,這樣的問題再沒有人提出。中國有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尤其是當代文學特別深刻和精彩。全球讀者越來越渴望了解中國當下的樣子。亞馬遜出版副總裁薩拉金說。 82個參展國家和地區,1305家海外出版機構參展、交流,近30萬種精品圖書展示,達成4721項中外版權貿易協議,達成各類版權輸出與合作…
-
新語:讓文化交流融入平常生活
國學資訊2016-07-18
前些日子,在網絡上看到一段美國人拍攝的視頻,記錄了自己在中國搭乘京滬高鐵時的經歷,并且非常詳細地展現了高鐵車廂的內部構造。沒想到,這段不足10分鐘的視頻在海外激起了不少網民的贊嘆和驚羨。 這位美國人在記錄自己生活的同時,實際也是在分享他的觀念和喜好。回到日常經驗,我們很容易發現,交流方式越是靠近日常生活、越接地氣,就越容易獲得親切感,越容易找到共鳴。 人與人的交流如此,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大概也是如此。今天,中…
-
傳承人·千年竹紙守護者 莊富泉
國學資訊2016-07-18
圖一 圖二 浙江富陽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竹紙制作技藝,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今年60歲的莊富泉是竹紙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如今,他正一手謀劃著將竹紙制作技藝和老作坊原封不動搬進他的土紙藝術博物館,保護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一手準備將他的工廠遷入新的工業園區,將他的機械化造宣紙產業做大。 莊富泉是浙江富陽人。富陽的造紙至少可追溯到魏晉時期。從唐五代時期我國出現竹紙始,富陽就開始用嫩竹為原料生產土紙,名曰竹紙。宋代時…
-
家邦在念詩花開——讀《張門才女》札記
國學資訊2016-07-18
《張門才女》 [美]曼素恩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紈英與王曦 張紅 《比屋聯吟圖》局部(左部) 我們一般所讀到清末士大夫家庭的女性,大多是刻板印象式的抽象概念表達。她們的所作所為,她們的矢志追求,也大多都在否定的范圍之內。然而,讀了曼素恩(Susan Mann)所著《張門才女》之后,既往的朦朧感知在清晰的史實面前可能會有所顛覆與解構,起碼會動?>禿孟窬妹頻奈縈鍆蝗歡純艘簧卻埃幸恢摯髁戀男孿矢小?一 《張門才女》一書通過對張門三代…
-
全球好書相約北京——第22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
國學資訊2016-07-18
為期5天的第22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簡稱圖博會),26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新館)開幕,迎接來自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和觀眾。 作為本屆圖博會的主賓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展區當日正式開放。1000平方米的主賓國展區,集中展示了600多種阿聯酋優秀圖書,還設置了歷史文化照片長廊、美術長廊、兒童角等集中展示阿聯酋文化,成為本屆圖博會的亮點。 圖博會上,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承辦的中國作家館開館。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錢小…
-
健康箴言:饘于是,粥于是,充口腹無羨大烹
國學資訊2016-07-18
寒不出,暑不出,庇風雨自安小樂 此聯選自明李鼎《偶談》。 上聯講饘粥飲食。上聯的首句,語出《左傳昭公七年》: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饘,是稠粥;粥,是用糧食或糧食加其他東西煮成的半流質食物。二者只是稠和稀的區別。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清王世雄《隨息居飲食譜》)粥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粥能養脾胃,生津液,利小便,消脹滿,調中健脾,除煩止渴,利膈益氣,推陳致新。萬癥皆宜,平人亦妙,其功不可殫述。《綱目》曰:每早食粥…
-
溪·西走讀 溪口武嶺女子國學堂走讀西湖
國學資訊2016-07-18
奉化溪口的武嶺女子國學堂女學生本次走讀西湖活動,打破了常規文化交流的方式,采用更靈活靈動的走讀西湖的方式,讓溪口和西湖這兩個景區在七夕相會。 除了通過在自然景觀風景名勝拍照留念,更有在文化景區學習參觀交流,比如在西泠印社參觀學習印學欣賞書畫,在萬松書院誦讀國學經典與講課體現學習氛圍,在靈隱寺感受佛教文化為天津消防官兵祈福等等。今年9月,女子國學堂還將走讀臺灣,去交流學習更多國學文化、民國風情。 這道清一色的民國范,為西…
-
古代先賢的為人處事之道
國學資訊2016-07-18
1 、孔子為人之道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要本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做人要誠實,誠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嚴以律己寬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樂也!此上就是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2 、老子處事之道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道者,萬物之奧。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寬容…
-
食物·愛情·詩歌——七夕中的情感與文化
國學資訊2016-07-18
但凡中國的傳統節日,過來過去,總是繞不開食物與詩歌。而七夕在此之外,卻多了一個愛情的主題。對于大部分平凡的人來說,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莫過于吃飽肚子,經歷一場愛情,然后詩意地告訴全世界,自己很幸福。 在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人們一年的期盼,便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七夕祭拜祈禱,大多以瓜果薦新,與其說是感謝神明,不如說是在犒勞自己一個夏天的勞動和付出。七夕正值夏忙結尾,秋收還沒開始,此時最適宜趁著短暫的休息時間,摘下北方…
-
清:玄學語境中的美
國學資訊2016-07-18
清,是中國古典美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清其所指涉的中國美學經驗在學理上還需要進一步地厘清和敞開。 玄學美學中的清源于道家。老子云:天得一以清(《道德經三十九》),指天因得一而清,也就是天得了道而顯得清澈澄明。《莊子集釋天地》(卷五):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其后疏曰:至理深玄,譬猶淵海,漻然清潔,明燭(鬢)[鬚]眉。淵則嘆其居寂以深澄,漻則嘆其雖動而恒潔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道淵深寂靜如大海一樣深邃澄明,至清至潔。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