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北戴河國學論壇成功舉行 王蒙、葉小文等出席并作主題講座
國學資訊2016-07-18
以國學與國民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屆北戴河國學論壇日前成功舉行。 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著名作家王蒙、中國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兼第一副院長葉小文、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周桂鈿、曲阜師范大學教授駱承烈、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教授羅安憲、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王杰、澳門大學教授施議對等1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及國內20多家國學社團代表、國學愛好者共300多人,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
-
國學博士論壇:王道思想的源與流
國學資訊2016-07-18
鄧夢軍,男,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2012級博士,廈門市委黨校哲學教研室講師,本文出自其博士論文《先秦儒家王道思想的源與流》。 博士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李景林 通訊評委: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俞榮根 山東師范大學教授 王鈞林 王道是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理念。王道其實質是以理想的政治之道建立理想的人間秩序。從現代政治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頂層制度設計。在禮壞樂崩的社會環境中,先秦諸子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無秩序所…
-
顧愷之《女史箴圖》:海外收藏中最知名的中國古畫
國學資訊2016-07-18
女史箴圖(局部) 東晉 顧愷之 如果要問海外收藏中最著名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是哪件,那一定非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莫屬。幾乎每一個到大英博物館的華人游客,都想去一睹這件名作的真容。可惜現在這件作品因為多種原因一般不予展出,所以大多數人都無緣得見。 顧愷之是有記載以來中國最早最著名的文人畫家,因為率真的性格和卓絕的才藝,有三絕之稱才絕、癡絕、畫絕。關于他卓絕的才藝,歷史上有很多令人稱奇的記載。但他的作品,沒有一件真跡流傳下…
-
《論語》中的“孝”
國學資訊2016-07-18
說起傳統文化經典,首先想到的就是《論語》了。《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論語》名稱來自班固《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論語》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位列四書之首。它不僅是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指定經書,而且包含了古代統治者的施政理念,以至于后世流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
-
論語讀繹·禮之大體:我讀《論語·八佾》
國學資訊2016-07-18
《論語八佾》的中心命題是禮。孔子及其弟子就禮的重要性、禮的本質屬性、禮的基本內涵、禮的體現形式、禮的歷史文化淵源、禮與仁的內在關系,進行了扼要、深刻的闡說,對當時禮崩樂壞的局面表達了深深的憂慮與尖銳的抨擊,希望挽狂瀾于既倒,啟新生于絕望。全篇主旨鮮明,鞭析入理,在某種意義上,它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后人會將儒家所推重的教化稱為禮教,將儒家所倡導的社會治理方式稱為禮治。 孔子學說的核心精神是禮還是仁,這是千百年來學術界…
-
漢服青史
國學資訊2016-07-18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左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廣袖飄飄,今在何方?在這個由冷漠與迷茫相堆砌的年代,在這個讓虛無與飄渺相充盈的社會,或許已沒有多少人還記得我們漢民族傳統服裝,已沒有多少人會靜下心來思考漢服的豐富內涵。 先秦,兩漢,曲裾。她定是一位樸素、端莊、嫻靜的女子,正如曲裾的穿法,纏繞、腰封、腰帶,一絲不茍,如同一翠衫佳人,隱約在搖曳著蒹葭那頭的木蘭舟上,低頭細采那參差的荇菜,懷著心悅君兮君不知的…
-
以身作則,普及傳統文化 第五屆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召開
國學資訊2016-07-18
由中國書院學會、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七寶閣書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日前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書院在民族復興中的作用。來自學術界、傳統書院、當代書院、學堂、私塾以及高校傳統文化類社團的150多名代表參加了論壇。 論壇組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認為,書院是對現行教育模式的一種有益補充,要通過老師們的以身作則,續接師生如父子,書院如家庭的傳統,這對今天的教育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論…
-
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頒獎
國學資訊2016-07-18
8月8日,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在京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大賽由中國出版集團、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華書局、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中國移動共同主辦,從11萬余首投稿中評選出261首年終創作獎作品。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譚躍、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中華詩詞研究院院長袁行霈、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鐘振振、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等出席頒獎典禮并為獲獎者頒獎。 作為我國首個大規模、高規格、全媒體…
-
國學爭鳴:兼容并包才是最好的
國學資訊2016-07-18
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這種說法是有點絕對化了,但如果我們說所有歷史都是當代人寫的歷史,則是符合事實的。文學這個概念中國古已有之,并不僅是西方的概念。根據方銘教授的說法,孔子的文學是指六經。那么我們今天的文學史書寫是否要回歸到孔子的六經,按照這樣的文學標準來重寫中國文學史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再例如,中國這個概念可追溯到《詩經大雅民勞》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不過,這里的中國,僅指周王王畿之地,《毛詩正義》…
-
窯變之禪
國學資訊2016-07-18
本期登場:《有夢不覺人生寒》 長江文藝出版社 于丹 著 在英文里,中國是China,瓷器也是china。不過小寫的china是百姓的日用之物,而當這一切匯聚成一個大寫的字母,就是我們在世界上的名字。一個民族為何尋找這樣一個符號,為自己代言? 景德鎮的藝術家是勇敢的。釉里紅,美人醉這些美輪美奐的尤物,一開始都是不能掌握的。窯變常常失敗,一旦成為珍品,又是鬼斧天工。看各色釉體在窯火中繽紛,聽老藝術家念叨:入窯一色,出窯萬變。我有種特別的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