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經》教您如何行孝道
國學資訊2016-07-19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解讀:身體和頭發,都是從父母那里得來的,不能隨便損傷。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養育兒女,看到兒女幸福健康,才會覺得快樂。因此正如《孝經》中說的那樣,就是從考慮到父母的感受出發,要好好地珍惜生命。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解讀: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獸尤如此,人何以堪?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而父母是最值得我們感謝的人。 在上不…
-
古琴為何被稱為“八音之首”
國學資訊2016-07-19
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中國2000余年的儒學正統之先聲。隨著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的社會地位上升,琴學得正統地位,一方面使得先秦各種活躍的琴學思想逐漸凝固為儒學教條,另一方面,也使兩漢時期古琴藝術在理論的總結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比如東漢琴家桓譚所著《新論》中《琴道篇》,蔡邕所著《琴操》等。 東漢琴家桓譚(約前33~39),曾為掌樂大夫,十分喜愛創作新聲。桓譚的琴學思想主要見于其所著《新論》29篇。《新論》的主要…
-
儒家君子的修身之術
國學資訊2016-07-19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和處理人際關系的道德準則之一,是君子美德的一個重要方面。嚴于律己是一種力行道義、修身重德的美好人格特質;寬以待人就是待人寬厚仁愛,有寬廣的胸懷和包容的氣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省 自省是指檢省自己,從思想意識、言論行動等各方面去審視自己是否遵從道義原則。孔圣人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遇到問題找自己的原因是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主要標志。孟子說:愛…
-
傳播中國文化精髓——記伊朗著名漢學家巴赫提亞爾教授
國學資訊2016-07-19
2015年8月14日晚,享譽中國伊朗學和伊朗漢學界的著名學者、德黑蘭大學教授巴赫提亞爾先生與世長辭。當時中國愛樂樂團與伊朗國家交響樂團正在德黑蘭同臺表演。中國音樂家們演奏的新大陸交響曲不僅暗喻中伊友好踏上新征程,恰巧也為巴赫提亞爾一位為中伊人文交流做出重大貢獻者送行。 上世紀90年代,受伊朗政府委派,巴赫提亞爾赴北京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自那時起,他便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此后20多年間,他始終致力于挖掘、研究中伊兩國友好交往…
-
節氣·物候·秋分:秋高氣爽晝夜平分
國學資訊2016-07-19
八月中氣秋分,一般在公歷9月22日前后,古語稱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各地(兩極除外)都是晝夜平分。今年秋分交節時刻為9月23日16時21分。 秋分節氣,不但北方,連南方大部分地區也開始進入秋天,暑熱迅速消退。所謂陰陽相半也,是指秋分時節天地之氣陰盛陽衰,正到勢均力敵的程度。與繁茂的夏季比起來,這時花木凋零、草枯葉落,人的情緒也容易產生凄涼、抑郁之感。這種秋季抑郁癥心…
-
中國作協開展“抗戰文學巡禮”
國學資訊2016-07-19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中國作協創研部與《文藝報》合作,共同推出抗戰文學巡禮專欄,系統回顧、總結和評價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的我國抗戰題材的文學創作,深入探討其歷史、社會、美學意義與價值。霍俊明《抗戰詩歌:思想的勝利 美學的勝利》、肖驚鴻《人民,是抗戰電影的靈魂》、納楊《抗戰文學的發展與開拓》、李朝全《新抗戰文學正在崛起》等抗戰文學巡禮系列文章陸續發表后,受到了文學界的較大關注,認為這些作品具有強烈的現…
-
中國文化中蘊含的十個數字
國學資訊2016-07-19
在科學的世界里,數字的功能是計算,秩序嚴謹,職司分明。 在人類心靈的世界中,數字的功能是表義,經過神化后成為玄數、虛數、天數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數字又代表了什么? 0無極 無極意為無邊際,無窮?!蹲渝幸S巍罰何峋榔溲雜毯雍憾藜病!盾髯有奚懟罰航鄖釵耷睢⒅鷂藜?其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在古代哲學范疇。無極亦指派生萬物的本體,以其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
-
《孫子兵法》中最經典的10句話
國學資訊2016-07-19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有用兵之法,全勝為上這樣的軍事謀略;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樣膾炙人口的名言;還是一部指點做人做事的參考書,有勝可知而不可為這樣的做事方法。今天擇選其中最經典的十句,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二。 1.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兵法虛實篇》 勢: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領。這兩句大意是,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
-
用傳統文化涵養核心價值觀教育
國學資訊2016-07-19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狀況,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毋庸諱言在一些學生中也存在著所謂人生理想實際化、價值標準實用化、個人追求實在化、行為選擇實惠化的思想和行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代大學生受自己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所限,面對身邊急劇變化轉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現實缺乏適應的心理準備和能力,缺乏對未來美好追求的前瞻認識和自信底氣。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自身在思想政治上還不夠成熟,很容易被某些西方價值觀念所迷惑,而國內…
-
大家手筆:中華文化要“自己講”“講自己”
國學資訊2016-07-19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一個善思的民族。自商周直至清代,雖有王朝更替,但國家沒有亡、文化沒有斷。然而,近代以來,受歐風美雨的影響,我們似乎逐漸失去了自己文化的主導權、話語權,或照貓畫虎式地照著講,或承襲衣缽式地接著講。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我們必須超越照著講接著講,理直氣壯、自作主宰地自己講講自己。 自己講首先要講自己。講自己是中華文化主體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標志,是中華文化覺醒、自信的表征。這個中華文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