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的高手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你是更注重外表的人還是更注重內在的人呢?誠然,外表給人帶來的直觀印象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因為過分關注外在而忽視了內在,則是本末倒置了。重于外者輕于內,誰才是真正的高手?相信讀完此文,您一定了然于心。
資料圖
誰是最厲害的畫師
宋元君要畫國中山川地土圖樣,畫師們都來了,紛紛拜揖而立,等待君王的命令。大家都想在宋元君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紛紛調和顏料朱墨,準備一展身手。可是偏偏有一個畫師來的比較晚,他絲毫沒有恭敬受命的姿態,而是大步直趨上前,解帶箕足而坐,裸露赤身,曾無忌憚。沒想到宋元君一看,并沒有怪他,反而說:“好了,這個是真正的會畫畫的人,就是他了!”
郭象注說:“內足者,神閑而意定。”至于這個“內足”,到底是啥足?郭象也沒說。成玄英說:“內既自得,故外不矜持。”好像是這個畫師之所以如此放蕩形骸,不拘禮法,是因為自得于心。大概意思是對于畫畫的任務,胸有成竹的意思,所謂洋洋自得是也。
郗太傅選賢婿
《世說新語》中還有個故事,這個故事和宋元君選畫師的相似,郗太傅求王丞相點一名賢婿與他女兒成親,丞相捎話給太傅:“您就在東廂的門生中隨意擇選吧”。太傅的門生回來稟報,說丞相家的少年們聽說您來尋找好女婿,一個個都非常矜持,唯有一個少年,他在東床坦腹而臥,就好像什么事兒都沒聽見一樣。太傅說:“就是他了。”尋訪之后果然是個人才,遂將女兒嫁給他了。此人就是王羲之。裝模作樣的都不要,矜持的不要,就要那個坦腹而臥,視若妄聞的王羲之。為啥呢?難道是王羲之也自得于心么?我想應該是其不以此為意,足見其胸襟與度量。
鬼斧神工的技藝從何而來
《南華真經》中記載了一個很會雕刻的梓慶,做出的樂器精美,看到的都驚嘆為鬼斧神工。就問梓慶是如何做到的?梓慶說:“我是個工人,哪里有什么技術?不過卻有一點。我要做樂器的時候,不敢耗費精神,必定齋戒來安定心靈。齋戒三天,不敢懷著慶賞爵祿而心念;齋戒五天,不敢懷著毀譽巧拙的心意;齋戒七天,不再想念我有四肢形體。在這個時候,忘記了朝廷,技巧專一而外擾消失。然后進入山林,觀察樹木的質性。看到形態極合的,一個形成的鐘鼓宛然呈現在眼前,然后加以施工。不是這樣就不做。這樣以我的自然來合樹木的自然,樂器所以被疑為神工,可能就是這樣吧?”
梓慶做的樂器何以能精妙如神?
就是因為他“以天合天”。如何做得到“以天合天”?就是通過齋戒來忘記慶賞爵祿、毀譽巧拙、四肢形體,去除雜念、澡雪精神,做到“其巧專而外滑消。”就像那個佝僂丈人一樣,除了捕蟬之外,不去想其他的事情。“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正是因為忘記了慶賞爵祿、毀譽巧拙,排除了這些外在的干擾,所以畫史會“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
神全氣聚 必靜必清
王羲之所以坦腹東床,也是因為不把這些外事放在心上。而外物不足以攖其心,則是其“神全而氣聚”,達到了“必靜必清”的妙境。不把這些雜事放在心上,才有可能集中精神去做好一件事情。
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云:“此言無心于求知,乃真畫者。東坡形容畫竹,與杜詩曰神閑氣定始一掃。亦近此意。”個人覺得林希逸的注解還是比較符合莊子的本意的。何以故?其他畫師都拿腔作勢,希望得到宋元君的賞識。而這個畫師卻坦腹慢行,不以慶賞爵祿掛懷,豈非“神閑氣定”者乎?又《鶴林玉露》云:“曾云巢無疑工畫草蟲,年邁愈精。余嘗問其有所傳乎,無疑笑曰:‘是豈有法可傳哉?某自少時,取草蟲籠而觀之,窮晝夜不厭。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復就草地之間觀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筆之際,不知我之為草蟲耶,草蟲之為我也。此與造化生物之機緘蓋無以異,豈有可傳之法哉!’”
曾云巢善于畫草蟲,栩栩如生,為啥能做到呢?就是因為心無旁騖的長期觀察,乃至于達到“不知我之為草蟲耶?草蟲之為我也。”草蟲的動作、神態融入了畫師的精神之中,以畫師之精神合草蟲之精神,所以曾云巢所畫之草蟲“與造化之機緘無以異”。試問當曾云巢畫草蟲的時候,哪里有心思去想慶賞爵祿呢?如果心中懷有利祿嗜欲之心,則其天機必淺;如果重視外在的名利,那么內在的天真就會喪失。所謂 “重于外者輕于內”, “嗜欲深者天機淺”。正因為其“與造化合其天”,所以“下筆如有神”。而宋元君所以一眼就看出那個畫師是真畫師,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吧?
溫馨提示 歡迎添加:qqdaoxue
文/萬景元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