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微論》作者唐代著名道士薛幽棲[隋唐五代]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布日期:2017-06-24 瀏覽次數:次
薛幽棲為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
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開元、天寶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性沉靜,有敏 識卓見。修舉業之暇,好聞方外事。唐開元(713~741)中,及進士第,年始弱冠。調官陵 郡尉,秩未滿,有林泉之興,遂拂衣去服,出游四川青城、峨眉,后又赴鶴鳴山,訪漢天師 治所。天寶(742~755)初,復游南岳,卜棲真之地,乃晦其名氏,修行于五老峰之下。《 三洞群仙錄》卷十一引《高道傳》曰:其于三洞經教,靡不該覽,故幽人逸客,響風 稟受。”衛琪《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六注云:住南岳時,修誦《大 洞經》,弟子數百,日集左右。”不久尸解。
曾著《玄微論》三卷,唐玄 宗稱賞其達悟”。又注《靈寶度人經》行于世。《玄微論》,已佚;《靈寶度 人經注》,被陳景元收入《靈寶度人經四注》中。該書曾收薛幽棲所寫注釋序文,文末署: 甲午歲庚午月,衡岳道士薛幽棲序。”考此甲午歲,當為天寶十三載(754)。 薛幽棲認為《靈寶度人經》的主旨是申明大梵之理”。稱此經義旨冥奧 ,音韻隱秘,皆申明大梵之理,非化誘常途之辭”。①又謂:既元始所說,太 上所敷,皆諸天秘章,靈魔隱韻,固宜大梵之至理,豈世上尋常之辭也。”② 大梵”一詞,據《長阿含經》解釋,與《老子》所謂道”之不可名、不可 相、先天地生,并為萬物母之意相近。薛幽棲等人借此詞語喻元始天尊所說之道,意謂元始 天尊所說《度人經》是道之至理、妙理,非尋常之文可比。薛幽棲又十分強調誦讀《度人經 》,謂非寂然則莫能契道,非敷誦則無以弘經。”諷誦之篇,則此卷為 首。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中拔祖宗,己身得道。斯則巍巍大范,獨 步三清者哉”!③又謂:轉誦此經,令周十遍,福德之報立應,不祥之禍自消 。故知靈文功用弘普,廣濟天下者也。”同盟同學,至人至友,能為精心修齋 ,誦經十遍,臨終之際,共度尸形,則存者獲濟拔之功,亡者得度魂之福”。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