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太清宮方丈、第一屆中國道協會長岳崇岱道長[近現代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布日期:2017-06-22 瀏覽次數:次
岳崇岱,道號東樵子,俗名岳云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生于山東省壽光縣城西大化莊。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山東壽光遭災,全家逃荒到遼寧建平縣公營子,以務農為生。10歲至19歲(1898——1901年)隨祖父邊讀書邊種地。24歲前曾在建平縣小東經度日。每感時世艱難,屢遭磨難,遂生脫塵絕俗之念。1912年毅然赴遼寧閭山圣清宮出家修道。曾參訪東北名山宮觀越兩年,復返閭山圣清宮,率道眾植果樹,事稼穡。1920年到沈陽太清宮常住,被推選為太清宮知客,后任監院。岳崇岱力主道眾自食其力,且深諳農事,曾率太清宮道眾在沈陽城東張宮屯地莊子耕耘土地達14年之久。1939年曾被推選為偽滿道教總會常任理事。1944年再返閭山圣清宮清修四年,后到北京白云觀參訪。解放前返沈陽太清宮。1949年沈陽解放,經道眾推選任沈陽太清宮方丈,成為道教全真龍門派正宗第廿六代法嗣。在黨和政府的宗教信仰政策下,岳崇岱主張道教界應修持與勞動生產兩不誤,一方面過正常宗教生活,一方面應自食其力,積極開展自養。他倡議并帶動道眾辦了紙匣工廠,組織道眾從事生產勞動。他擁護黨和政府,經常組織道眾學習政府公布的方針政策,并組織讀報了解國家時事,以適應社會主義新形勢。
岳崇岱喜讀書,好學不倦,精研道經,且識整體,顧大局,是愛國愛教的典范。他遇事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積極鼓勵道眾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太清宮的道眾都贊他辦事干練,平易近人,生活儉樸,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惟靠廟內衣枬費維持生活,不搞特殊。由于岳崇岱方丈道德高尚,博學多能,深得全國道教界人士的崇欽。1956年夏,岳方丈有鑒于我國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皆建立了全國性愛國宗教團體,惟道教仍如一盤散沙,未建立全國性愛國宗教團體,乃與全國各地區道教界知名人士聯絡,倡議建立中國道教協會。得到各宗派、各名山宮觀知名人士贊同后,于1956年11月16日于北京舉行了發起人會議,并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籌備委員會”,岳方丈為眾望所歸,被推選為籌備委員會主任。他肩負重任,移居北京白云觀,著手籌建中國道協”工作,一方面物色人才,建立辦事機構,一方面募巨資修繕白云觀(備作會址)。1956年7月間,岳方丈已被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吸收為特邀委員。1957年3月9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兼任全國政協主席)接見了岳崇岱。3月13日岳崇岱在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以《扭轉消極思想,參加社會活動》為題講話,表達了他的愛國愛教之忱。
1957年4月中旬中國道教界第一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4月12日中國道教協會正式成立,岳崇岱方丈當選為中國道協第一屆會長。4月15日上午岳崇岱會長與全體代表到中南海,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朱德、李濟深接見并合影留念。岳方丈就任會長后,便著手建立正式辦事機構,延聘人才,并設計開展會務計劃。不料1958年春全國掀起的反右”斗爭政治運動的浪頭波及道教界,1958年4月岳會長被錯誤地打成右派分子”,5月間離京返沈陽太清宮,不久含冤離世,享年70歲。1978年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已為其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岳崇岱方丈一生愛國愛教、光明磊落,堪稱一代杰出的全真道士,至今仍為廣大道教徒所思念。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