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三豐祖師“重生重道說”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7 瀏覽次數:次
張三豐“重生重道”箴言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欲得其生,須重其生,
欲重其生,切莫輕生。
欲殺身成仁,須見危授命,
平日保其生,至此用其生,
乃不同虛生,雖死而猶生。
注釋
○所欲:所有的欲望。○甚:超過!鹕荷;生存;活著。
○欲:欲望;希望;思想。
○重:重視;看重。
○輕生:自殺而死的念頭或行為(包涵輕視生命的價值和不重視保健養生)。
○殺身成仁:指為成全仁義道德或維護正義事業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見危授命:指面對正義事業或他人處于危難當中之時,能夠不惜自己的生命去奮力救護。
譯文
人生中所有的欲望,最重大的莫過于求生,
要想實現人生長壽,就必須高度重視生命,
要是真正重視生命,就千萬不要輕視生命。
成全仁義需要獻身,拯救危難可不惜生命,
平日重視保護自身,至此奉獻出珍貴生命,
這不同于一般虛生,人身雖死而其人猶生。
張三豐(資料圖)
養生旨要
張三豐著述很多,特別是對健身養生方面,多有相當精深的創見和極為精辟的論說。他認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欲望是生存,也就是說,“人以活著為大念”。他明確告訴人們,人的生命來源,不靠天賜地與而出于父母生育,人的健康壽命,不靠神護佛佑而在于自己保養。你要生存、想長壽,那你就得重視生命的價值,重視日常的保健。否則,“生”是空談,“命”也難保。他宣揚“生命是本”的人生觀,鮮明地指出,一切“輕生”的想法或行為都是錯誤的、有害的,也是傷情害理不道德的。為何這么說呢?因為輕生者的行為,完全忽略了親人和朋友的感情與友情。
張三豐的生命觀是正確的、積極的,既反對“輕生”,也不提倡“虛生”。所謂“虛生”,是指那種完全忽略真正的人生價值而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活著,那種完全排斥人生的社會意義而醉生夢死式地活著。他指出,“殺身成仁,見危授命”等正義行為,不屬于“輕生”,而是“雖死猶生”,那些古往今來的“忠臣義士,烈女貞媛,惟重生者能之也”,他們的死,是為正義而死,不是輕視生命,而是真正懂得生命的最高價值意義。這等高尚行為,恰恰是那些庸俗之徒所想不到、做不到的。但他勸諭人們,如果你“生值太平,躬逢盛世”,沒有必要殺生獻身時,就得快快樂樂地活著。什么貴、賤都無所謂,如何貧、富也不必計較,健康快樂地活著就是幸福。
張三豐說,如果你希望健康快樂地活著,那么,你就“不可不知養生也。養生之論,與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數,道也;養生可以延年命,術也。”保健養生是講究方法和技巧的。善良的張三豐認真地給人們講解養生道理的同時,又給人們傳授各種保健技術,指點各種竅門。他指明遠古人的長壽經驗是:“上古之民,渾樸為風,寡慮寡思,寡言寡笑,寡視寡聽,粗衣糲食,不識不知,故能保全其真,以永眉壽。”指出當時人的短命原因是:“近今之民,浮華日啟,多慮多思,多言多笑,多視多聽,豐衣厚食,蕩志蕩神,故嘗戕伐其性,以致夭亡!
養生、保健的基本法則是什么?張三豐明確指出:“養生者,藥食為后,保護為先,學天道可也,學古人可也!
重生重道(資料圖)
附錄1:
[明]張三豐“養生可以延年命”說
不可不知養生也。養生之論,與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數,道也;養生可以延年命,術也!
(《張三豐先生全集》)
附錄2:
[明]張三豐“長壽保護為先”說
養生者,藥食為后,保護為先,學天道可也,學古人可也。
(《張三豐先生全集》)
附錄3:
[明]張三豐“古人長壽經驗”解
上古之民,渾樸為風,寡慮寡思,寡言寡笑,寡視寡聽,粗衣糲食,不識不知,故能保全其真,以永眉壽。
(《張三豐先生全集》)
附錄4:
[明]張三豐“今民短命原因”誡
近今之民,浮華日啟,多慮多思,多言多笑,多視多聽,豐衣厚食,蕩志蕩神,故嘗戕伐其性,以致夭亡。
(《張三豐先生全集》)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