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與力相結合 皮毛與肌骨要分工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5 瀏覽次數:次
“理憑力壯,力憑理伸”
古人云“理憑力壯,力憑理伸,故不可一日不講理,不可一日不培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練太極拳,有些人空講理論而不練拳,或是鐘情于解釋先人哲師的經典論著,其實質恐怕無非是翻譯了一篇古文論著而已,或許他自己還沒有搞懂其中的道理。而另一些人則是終日埋頭苦練偶爾也看幾篇太極拳方面的文章,但是他們只是在重復做僵硬的動作,或是輕飄飄的做太極操,雖練數年卻收效甚微,乃至苦練數十年也無法入門,其中的道理恐怕是因為他們是在盲練。
所以我認為練太極拳一定要兩手都抓,用拳理指導練拳、推手、技擊;并通過實踐進一步理解拳理。這樣不斷地在老師(包括一字之師)的正確指導下反復體會,才會逐漸把太極功夫練到身上。
“皮毛要攻,肌骨要松”
“皮毛要攻,肌骨要松”
“皮毛要攻,肌骨要松”是我們太極拳習練者常講的口頭禪,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體會各異。
“皮毛要攻”就是進攻,但皮毛怎么進攻呢?在練拳和推手中要求“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我的理解是:并不是用力蹬腳,從而至腿、至胯、至腰、至臂用力把人僵硬的推出去,而是全身松透、沉于涌泉,再節節放松把勁送出去。例如“掤”,手臂上要全部放松,絲毫不用力,好像只是手臂的汗毛和皮膚在前進;下“按”也是一樣把意念放到手心和前臂的內側,也就是陰面,由皮毛引導,后面則松開手、肘、肩、腰、跨、腳底要均衡的落在地面上,目光專注所按的方向,前引后送,好像只是皮毛在進攻。實際上是松開肌骨,節節貫穿,“形之于手”手上毫不著力,不是用手上的力把人拿住,實際上手上有力不是“拿”,“拿”是用意念把對方的勁路鎖住,手只是擺了個樣子而已,是通過手上的皮毛把意念送到對方身上而拿住他的勁,使對方不得機方可達到把人發出丈外而對方受力部毫無痛感。這也說明這不是用肌肉和骨骼的力把人打出去的,而是肌骨節節松開對方才感覺是挨著皮毛而出。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