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神仙道醫王泰科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0 瀏覽次數:次
說到道醫兩字,武當山上下的人們都會告訴你:“找王爺!”這位出身紫霄的王道醫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不用電話,要找到他可得靠緣分。
王道醫名叫王泰科,在紫霄宮多年,雖然現在常駐于丹江口市的道教學院,但紫霄宮一帶,乃至武當山上下,都還流傳著他的傳說。據說,每當有嚴重病人來到養生班,王道醫都會為之檢查身體,決定病人是否有留下必要;除了動過手術的惡性腫瘤病人,幾乎所有病人都能得到些好處。一個當地工作人員無數次重復的故事:一位拉脫維亞的老太太因患乳腺癌晚期,生命只剩下三個月。養生班接納了她,一待就是九個月,去年回到拉脫維亞時,看上去已經健康得多。
虛幻飄渺的自然風光背后,有著源于日常的樸素養生之道,這就是武當
我們驅車一個多小時,從武當山到丹江口,終于在丹江口的武當山道教學院找到了王道長。王道長白須白發,身材高大,平時不喜被人打攪清修。在丹江口的道教學院,他常為慕名而來的富商們講課。也許是不欲泄露“天機”,王道醫面對我們常言“沒法說”。言及時下的中醫,他連連搖頭。而說到養生,他起手就是一句:“這些《黃帝內經》里都有。”
王泰科口述 史寅昇筆錄
要說養生,最重要的典籍就是《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上古天真論。這些既是醫典,也都有道家的道理在其中。事實上,道醫和中醫本身是沒有界限的。今天的中醫,已經西化了。我們說中醫是辨證施治,因人而異,而西醫是確定標準,看病不看人。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中醫是以個人體質為標準,并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尋找根源。所以,中醫需要具備多門知識,從炮制、配伍乃至采集的知識都得懂,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中醫。
現在的中醫藥存在著很多問題。最簡單來說,許多藥材都是假藥、劣質藥。收藥的一來,藥農趕緊把藥材都收了賣掉,有的還沒成熟,有的是假藥、劣藥。收上來之后,有的人也不懂炮制,有的偷工減料,出來的藥都沒有效果。
中醫在倒退。今天的中醫,不要說跟四大名醫比,就算跟清末民初的醫生比,也是比不過的。但是同時現在的有錢人又特別相信中醫,因為許多毛病西醫看不出來。中醫是以個人體質為標準。所以,養生的一個方法,并不會對所有人都有作用,關鍵還是要辯證。
我們道家講丹道,修煉“內丹”。大眾養生功和丹道完全不同。可以說,丹道是大眾養生功的提升,大眾養生功是基礎。現在的人,沒機會也沒時間修煉丹道,因為丹道的條件實在太高。但是練一點養生功法,對自己總是有好處的。
王泰科
道家的養生功法,練一天就有一天的好處。而且,練熟了之后,即使有一段時間不練,好處也不會消失,功不會減。當然,這不是說練養生功可以一勞永逸。
養生,就是要養精氣神。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口真氣。你要想不死延生,就要知道根源,根源是精氣神,不要去消耗它,而要培育它。上古天真論里說,人要回到自然的狀態,不去消耗。“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數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要這么做,就必須改變世俗人的做法。酒色財氣,世俗人誰能戒掉?現在的人,自己榨干了自己的骨髓。為了銀錢,貪婪得不得了,結果勞心勞力;不該吃的東西非要吃,吃得太多;年輕人通宵玩電腦,怎么能不陰陽顛倒?
我們說要勞逸結合,勞逸不結合,你就只有消耗,沒有補充。比如說,普通人的呼吸很淺,只到咽喉。所以很多人容易氣悶,這就是呼吸不到丹田。春秋戰國就有呼吸靜功。練這個功法,就是調整自己的呼吸,讓氣沉丹田,鼻吸口呼,感覺吸進去的氣多,呼出來的氣少,氣就補進丹田了。
要說養生,其實很簡單。我總結下來,有四條。
一、就是樹立一個信心,相信練習功法是能有好處的,因此能持之以恒;
二、就是落實兩項措施:去掉不利的習慣,培養好的習慣;
三、就是采取三步功法:入手、轉手、了手。練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一門功法練完之后,就要進入更高的階段。
四、就是進行四個結合:養心與養身結合,也就是要心情愉快,少思寡欲,少勞心多養氣;飲食與調養結合,不偏食、不暴食;動功與靜功結合,那些練泰拳的拳手,身體都很好,但很少活得長。過于用勁,會有好的身體,但不得壽相;最后,就是練功與醫藥結合。
春夏秋冬四季的道理,四氣調神大論里說得很明白。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熱于外,寒于內;秋冬寒于外,熱于內。這也是道家的辯證法,老陰少陽互相轉換。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