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本 太極拳發展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2 瀏覽次數:次
陳有本(1780—1858),字道生,清代中期的武術家,河南溫縣趙堡鎮陳家溝人,陳氏第十四世孫,陳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氏小架太極拳的一代宗師,是太極拳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陳有本的父親陳公兆,武德高尚,持已端方。他一生習拳不輟,學術醇正,拳藝精湛,八十高齡猶能力斗瘋牛救人于危難。他的養生歌訣:三十年不停拳(堅持鍛煉),三十年不飽飯(不暴飲暴食),三十年獨自樂(精神愉快樂觀),三十年獨自眠(節欲),至今猶在拳鄉流傳。 陳有本與兄有恒自幼受業,得父言傳身教,對祖傳陳術深有領悟,技藝達爐火純青之境,被當世人喻為太極拳界之瑜、亮。弟兄二人兄友弟恭,始終如一,為后世人稱贊。清嘉慶、道光年間,弟兄二人分入武庠。二人雖拳出一門,但各有所長。兄有恒以攻為主,側重竄奔蹦跳和發勁,弟有本卻以守見長,善于引勁落空和柔化。雖偏重不同,但皆得陳式太極拳神髓。
河南陳家溝太極宗庭主殿供奉宗師與五代傳人陳有本、陳長興
陳有恒壯年溺于洞庭湖后,陳有本常思自己功夫不深,羞于哥哥。于是下定決心,閉門謝客,更加精研太極拳功法拳理,深晤真諦。十年功夫,不但對先輩的太極拳理論的內涵更加了解,而且在技擊上提高了自覺性和主動性。拳譜記他平生延攬授業,生徒咸集,名士多出其門。子敬甡、仲甡、季甡皆沐其教。門人陳清萍、陳有綸、陳奉章、陳三德、陳廷棟等均為陳氏太極拳名家,陳耕耘亦師事焉。 在精研太極拳功法拳理的過程中,陳有本努力繼承和發展陳氏太極拳,終于成為陳氏太極拳的集大成者,是陳氏小架太極拳的主要傳播者。他的拳變大圈為小圈,螺旋纏繞,蓄發有致,儒雅瀟灑,內外兼修。整套拳剛柔相濟,蓄發兼并,外觀輕和,內持靜重,虛實分明,動靜結合,纏繞從速,催逼敏捷,柔中有剛,剛柔并重。他的拳更強調由松入柔,和柔成剛,剛復歸柔,剛柔并重,周身一家,內外兼修。其拳術套路在陳式太極拳發展史上獨樹一幟。 陳有本族侄陳清萍,受陳有本嚴教熏陶,青年即成名手。他不但盡得師承,并且勇于革新,將師學發揚光大 將陳有本所授小架太極拳再行修改,后經武禹襄、和兆元、李景炎等徒的繼承和發展,逐漸衍變出武式、和式、孫式等流派的太極拳和太極忽雷架。 陳有本師徒所傳承的陳氏小架太極拳的發展和衍變,推動了陳氏太極拳的進一步發展。做為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的陳有本功德無量,是晚生后輩的光輝楷模。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