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中毒能免可防
欄目分類:草藥 發布日期:2018-08-24 瀏覽次數:次
一段時間以來,關于中藥會損害腎臟、肝臟,養顏美容中藥有毒等報道發表了不少,引起了人們的恐慌,甚至不敢再吃中藥。這樣做不僅是“因噎廢食”,也是對中藥的一種誤解,是從認為中藥無毒的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其實,中藥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和預防的。
正確認識中藥過去對一些中藥特別是對中成藥的宣傳中,往往宣傳中藥是純天然、無毒無副作用,這樣做不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學的。因為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指出“是藥三分毒”,每種藥物其性都有所偏,即使是人參等常用補品,用之不合理也會“殺人”。所以,我們應加大宣傳,普及中藥知識,對中藥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合理的評價。臨床用藥要辨證施治,有的放矢,做到無病不吃藥,無虛不進補,這樣才能減少與避免因盲目用藥帶來的問題。
加強毒品管理對毒劇中藥一定要有專人保管與專柜收藏,嚴格執行醫藥衛生部門對毒劇中藥的使用規定。從事中藥工作的藥劑人員必須掌握有毒中藥的性能、用法及常規使用劑量,而且要有執業醫師的正式處方才能售藥,在售藥過程中,一定要向顧客詳細介紹有毒藥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項。
嚴格依法炮制對各種有毒中藥必須依照藥典的要求科學炮制,這不但能保證用藥安全,消除與減輕其毒副作用,還能增強功效,絕不可怕麻煩而減少任何一道炮制工序。只能用于外用的中藥,絕不可內服。
控制用藥劑量有些藥物毒性非常大,安全范圍狹窄,而人與人之間對藥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又完全不同,用之不當或用藥過量就會造成嚴重不良后果。使用有毒中藥應嚴格按藥典的規定控制使用劑量,不能超過正常用量。有些藥物如馬錢子等,最好先從小劑量試服,若無效、無不良感覺再適當增加用量。
不可擅改用藥古代選方用藥十分精當,不能隨意更改。如近年來在國內外鬧得沸沸揚揚、對中藥聲譽有極不良影響的“龍膽瀉肝丸”事件,本來古處方中用的是白木通,由于藥源緊缺,就改用了關木通。其實二者有根本的不同:白木通是木通科植物,而關木通是馬兜鈴科植物。關木通中所含馬兜鈴酸長期或大量應用對腎臟有損傷。為了對患者負責,消除不良影響,現在所售龍膽瀉肝丸已改用原植物。總之,在某種藥物緊缺時,選用代用品是有原則的,絕不可影響療效,更不能選用有毒或副作用較大的產品。
重視合理配伍合理配伍可減輕藥物的毒性,增強療效,否則就可能加劇藥物的毒副作用。《神農本草經》指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相畏”、“相殺”就是運用有毒藥品時減毒增效的配伍方法。臨床上如半夏配生姜、附子配甘草等,就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按照醫囑用藥臨床一定要嚴格按照醫囑所規定的煎藥方法、劑量、時間、禁忌、服藥方法用藥,不可隨意加大劑量,改變用藥間隔時間和服藥方法(不可隨意用酒、茶、牛奶等送藥)。中成藥的說明書一定要詳細說明用藥劑量、次數、服藥方法、副作用、禁忌、療程等事項,用藥前要仔細閱讀,按說明書規定服藥,避免因蓄積中毒或用藥過量等引起毒副作用。
一些人使用美容養顏類中藥所以會產生副作用,就是因為配方中含有大黃等瀉劑,因其性寒涼,若體弱或脾胃有陽虛表現,長期或超量應用則會損傷脾胃,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或經來腹痛等癥狀,所以,用藥要嚴格掌握療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