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
欄目分類:草藥 發布日期:2018-08-25 瀏覽次數:次
梅原產中國,每逢正月里,梅先葉而開,在寒風中怒放,香飄十里,落英繽紛,紅似火,白似雪,俏也不爭春。到了初夏,樹上結滿了青黃色的梅子,不僅可采來鮮食,人們還將它做成各種酸甜可口的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等。
把剛采下的梅子用火炕焙2~3晝夜,再悶2~3天,就成了中藥里的烏梅,其味酸澀,長于收斂,能斂肺止咳,可治肺虛久咳不止,又能澀腸止瀉,治療脾虛久瀉。烏梅還可安蛔止痛,蛔蟲病多見于小兒,蟲多時,常扭結成團,阻塞腸道,這時患兒腹中劇痛難忍,彎腰屈膝,輾轉不安,嚴重的還可引發腸梗阻。然而,蛔蟲有“遇酸則伏”(指暫時安伏下來)的特性,而烏梅酸味篤重,實為安蛔的良藥,故遇到小兒腹痛欲絕,以前又有便蛔、吐蛔者,可急投烏梅煎成濃湯候溫服,往往能為家長、醫生和病兒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烏梅生津止渴的功效是人所共知的,消渴(糖尿病)病人口燥咽干、煩渴多飲者,可用烏梅、淡豆豉各10克,煎湯代茶飲用,可起到生津潤燥的效果。另外,將烏梅炒炭,還可以止血。
中醫以梅芳香怡人、酸澀平和的特性,用于疏肝和胃、調暢氣機,治療因肝胃氣滯引起的胃脘疼痛、腹脹、納食不香等。平日在羹湯中加入幾朵梅花,可開胃醒脾,理氣消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