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教您夏至養生經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20 瀏覽次數:次
夏至到,天氣越來越熱,人們身體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亦變弱,容易中暑或感冒,此外病菌易感性增強,還容易食物中毒,患上急性腸胃炎、急性胰腺炎和細菌性痢疾等腸胃疾病。夏至前后,如何隨時隨地給身體加油充電,如何安然度炎夏?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具體地說要記得下面這段“夏至養生三字經”。
養陽氣:晚睡早起中午打個盹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但同時這段時間盡管天氣炎熱,陰氣也開始生長。
所以在這個時節,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
調情致:調整呼吸整理情緒
夏天氣溫高,容易使人煩躁或倦怠。因此精神調養很關鍵。
夏季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如果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調,對身體不利。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其實就是夏天調整情緒的一個辦法。也就是說,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應當調整呼吸,使心神安靜,意念中如能想像著心中存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在此期間,應注意保持積極心態,盡量少發火。
補水分:每天2000ml防頭痛頭暈
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多吃苦:多吃苦味蔬菜清熱解毒
炎熱的氣候會令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此時如過多食用油膩食物,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因此要多吃綠豆、西瓜、大棗、雞肉、牛肉、鯽魚、豆漿、甘蔗、梨等清淡食物。還應“刻意”去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營養學研究表明,苦味食物含有氨基酸、生物堿、維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熱除濕、抗菌消炎、幫助消化、增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清心除煩及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非常適合夏天人體所需。
在中醫學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例如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苦瓜苦中帶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雋永。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肴,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此外苦味食物還有芹菜、蒲公英、苦菊、黃瓜、雞毛菜、仙人掌、野蒜、枸杞苗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