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洗澡更有益于身體健康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9 瀏覽次數:次
科學的洗澡,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很多好處。洗澡究竟有哪些科學的需求呢?
1.洗澡時刻:洗澡時刻不宜過長,尤其是少年兒童更應注重,通常不該超越半小時,浸泡時刻過久會添加疲憊,導致頭昏。
2.洗澡辦法的挑選:洗澡辦法分為淋浴、盆浴、池浴等,以淋浴最符合衛生需求,尤其是女人洗澡以淋浴最棒。男性到澡堂大池中洗澡,不宜在浴池中浸泡過久,洗后使用衛生的溫水沖刷一遍。洗澡時可用香皂或藥皂,忌用洗衣皂或洗衣粉,最后用清水沖刷肌膚,不要將香皂沫殘留在肌膚上。
沐浴時在手掌中擦上香皂、沐浴液自下而上地沖突周身肌膚,稱為沖突沐浴。自下而上地逆向沖突,可起到按摩保健作用,既能鏟除肌膚外表的臟物,又能協助肌膚和肌肉免除疲憊,推進肌膚的血液循環,增強肌膚的呼吸功用,減輕和推遲肌膚朝下松懈而導致的皺紋。淋浴沖突的力氣不宜過重,以肌膚外表稍稍發紅為度,忌用硬毛巾等物品亂擦肌膚,避免擦傷表皮。
3.飯前餐后不洗澡:飯前胃內食物已排空,這時人體的血糖低于正常水平,若是在飯前饑餓時洗澡,簡單發生低血糖頭昏,乃至昏厥昏倒;飯后當即洗澡會使肌表血管擴大,血液充盈于體表,而胃腸道血液削減,消化液排泄遭到按捺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我國民間早就有“飽不洗,饑不浴”的說法。
4.水溫不宜過高過低:洗澡水的溫度超越正常的體溫,即37℃,稱為熱水浴;低于人體的溫度,高于肌膚的溫度,即33℃,叫做溫水浴。水溫在34℃-36℃,利于去垢止癢;37℃-39℃,利于消除疲憊;40℃-45℃能舒筋活血,發汗鎮痛。洗澡水的溫度可因時制宜,例如冬季可挑選熱水浴,夏天可選用溫水浴。若是浴水過燙,溫度太高,不只會損傷肌膚,還會使肌膚外表血管擴大,體表血流量驟增,心臟和大腦的血液供給削減,常有缺氧和昏倒的風險。
暑天,有人尤其是青少年喜愛在活動或運動剛剛停下來,渾身大汗的情況下用冷水淋浴,這樣其實很簡單受涼傷風,也簡單生痱子。咱們發起在夏天洗溫水澡,由于溫水不會導致肌膚血管縮短,汗腺能堅持曉暢。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