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兒科學家——錢乙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5 瀏覽次數:次
錢乙3歲時,他的父親東游海上,竟然一去不返,母親又早亡,于是便成了孤兒。他的姑母可憐他孤苦,于是把他收為養子。稍大讀書,后來跟隨姑父呂氏學醫。呂氏病危時,告訴了他的家世,錢乙聽后號淘大哭,請求外出尋找父親,往返五六次,才打聽到父親的所在。又過了幾年,把父親接回來,侍奉至終。不僅如此,錢乙對收養他的呂氏也非常孝敬,“其事呂君,猶事父”。呂氏去世后,因為沒有兒子,錢乙為他收行葬禮盡孝,并幫助將他的孤女嫁出;每年祭祀,和親生兒子一樣。從上所述,反映了錢乙良好的人品道德,這也是他成為名醫的重要條件之一。
錢乙跟隨姑父學醫,勤奮刻苦,精通經典,博覽諸家,尤其對最早的一部兒科專著《顱囟經》更為推崇,并以此做為指導,精專兒科,聞名遐邇。宋神宗元豐年間,錢乙去汴梁(今開封)行醫,譽滿京城,那時正好長公主生病,召錢乙就診,他診病非常準確,皇帝便授予他“翰林醫學”的稱號。后來皇子儀國公病瘛疭(手足抽搐),國醫未能治愈,皇帝聽了長公主的建議,召錢乙診治,進黃土湯而愈。皇帝非常高興,夸獎其醫術,并曉諭眾臣,然后問道:黃土湯為什么能治瘛疭呢?錢乙答道:瘛疭是肝木失養引起的,黃土湯能溫補脾土,土能勝腎水,肝木得腎水滋養,則風自止,而且諸醫都快治好了,到我這正好趕上治愈。皇帝贊賞他說的對,任命他為太醫丞。從這件事例也可以看出錢乙高尚的醫德醫風,不矜持己名,詆毀他醫,因而受到眾醫及病人的愛戴和信任。此后,上至皇戚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愿到他那里看病。錢乙不分長幼妍媸、貧富貴賤,一視同仁,皆認真診治,授之于藥,均滿意致謝而歸。
錢乙“為方博達,不名一師,所治種種皆通,非但小兒醫也。”(《錢仲陽傳》)除醫書外,史書雜說無所不讀,天文地理、社會人事無所不曉,別人讀書拘泥守古,而他能超越框框,融于己見,且大都與理法相合。他精通本草,多識物理,因而能辯認錯誤,別人得到一種特殊的藥,或有什么疑難的事,求教于他,都能有問必答,充分顯示其博學多識的才能和甘為大眾服務的情操。
錢乙在數十年的臨床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在兒科方面更有創新和收獲,他把這些經驗和體會結合《》、《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經典醫著及諸家學說,寫成了兒科專著——《小兒藥證直訣》,但由于生前醫務繁忙,隨著隨傳,比較雜亂。后經弟子閻季忠收集整理,核校編輯,刪去重復,正其謬誤,才于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正式刊行問世。除《小兒藥證直訣》外,錢乙還著有《傷寒論指微》五卷,《嬰孩論》百篇等,可惜均已失傳。
《小兒藥證直訣》是我國現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來的兒科學專書。世界醫學史上與中國醫學史上的地位確是十分重要的。錢乙也因此書名留醫史。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