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資料網從現代人的觀點看道家養生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8 瀏覽次數:次
年,養生一詞,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隨處可見。電視、電臺、網絡、媒體, 或多或少的都在介紹著養生的觀念和方法。 天我要和大家談的,也是養生。但又不單單是如何吃飯如何運動的大眾養生。而是建立在中 國傳統道家思想之上的——道家養生觀。 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 。”由此可見,養生,不單單是鍛煉身體養筋骨。吃飽吃好養形態。更要滋養我們的心 神,榮養我們的心智。 在的社會環境 ,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為了名利生活。無暇顧及自己的情志與健康。往往當一 個人功成名就之時,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么,如何滋養自己的神智呢? 如何讓自己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呢?這就需要讓人們認識一下我們最古老的傳統文化 ——道。 是宇宙的根本。 而道家養生,最關鍵的就是——天人合一。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 既規律,規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時空下的規律不是永恒不變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幾 度,而南方還是溫暖如春。 自然中的自然 ”是指宇宙中的這個大規律,這種大規律是無始無終,小至精微,大到無窮。你看不見 她,但是你又無時無刻的在體驗著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寒來暑往 …… 能懂得順其自然,也就是 真正開始接近了天地萬物。才能夠,天人合一。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獨到之 處。而每個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來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靈感。當人體的小宇宙,與 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無偏差的時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這時,養生的意 義就不單單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幫常人的壽命,健康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的大眾養生,還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礎上 。認為吃的健康一點,運動合理一點,就能夠健康一點。生活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一點。但還 沒有人提出活的長久一點。活的自在一點的觀念。而道家的很多東西,都揭示了長壽的秘密 。 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 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中醫學稱之為天年”。那么,究竟人應該活到 多少歲數呢? 《黃帝內經》認為是一 百歲,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禮記》稱百歲為期頤”。《尚書》又提出一曰壽,百二十歲也” ,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活到了應該活到的歲數。大哲學家王充提出:百歲之壽, 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晉代著名養生家嵇康認為, 上壽”可達百二十,古今所同”。據上所述,人的壽命應該是100-120 歲左右。但社會的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達不到自然壽命的。 為什么不能享盡天年 ”?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順應自然。人生最寶貴的是什么? ——生命生命最珍貴的是什么?——健康健康最可貴的 是什么?——養生!養生最關鍵的是什么?——自然! 要想順應自然,我們首先要認識自 然。其實自然就再我們的周圍。方方面面。我們看動物世界,冬天了,有的動物會冬眠,有 的會換上厚厚的皮毛過冬。春天地時候,大地回暖,動物開始覓食。夏季是所有生靈最活躍 的季節。秋季是忙碌儲存食物的時候。動物比人更懂得順應自然的生活。它們是天生的養生 家。所以科學研究表明,它們的實際壽命往往比它們的天年”要長久。所以, 我們應該像動物學習。古人其實也是一直在和動物學習養生的。比如《五禽戲》《八錦緞》 以及一些武術,都是模仿動物的基礎上創立的。 而現在的人們,整日想的是名利,整日做的是競 爭,家庭、社會、等等諸多的繁雜瑣事,影響著人們的心神。神不能聚,健康也就付諸東流 了。其實順應自然的養生很簡單。你每日看到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就起床。你每天看到太陽 落下去的時候,就休息。不要在出去工作、喝酒。應酬少一點兒,健康也就多一點兒,生命 也會長久一點兒。 簡單的說,就是 跟著太陽走”。因為萬物都是順乎太陽的。太陽是熱的,發光的,明亮的,溫 暖的,運動的。就好比中醫里講的人體的陽氣。太陽就是萬物的陽氣。只有我們順從太陽的 時間,人體的陽氣才能充盈。人體的陽氣充盈了。也就自然健康長壽了。道家的修煉,不也 是要做到純陽嗎?對于普通人,不要求純陽,只要陽氣充盈,盡享天年就是沒有問題的。而 如何讓自身的陽氣充盈,則來源于大宇宙中的這個大火球——太陽。 順則昌,逆則亡。你每 日早睡早起,就是順。你每日夜里不睡,早晨不起,就是逆。天人合一,最根本的就是在時 間和規律上,做到與自然完美的結合。 這其實做起來并不難。請晚上少一點兒應 酬,多一點兒休息。少一點興奮,多一點安靜。這樣,慢慢的,心神就會安寧,身體自然與 天地同步。真正的養生也就開始了。 藥王孫思邈曾說人過四十講養生”40歲,是人體走下坡路的時候了。就好象一 部汽車跑了40萬公里了,就要大修,否則再跑下去就難以正常。是不是人只有到了40才要養 生呢?不是的。我們知道,人性都是有弱點的。最致命的一條就是當時去了之后才會 覺得寶貴”。40歲,恰恰是健康已經失去了的時候,所以這時的人們才開始著急,才開 始養生,才開始惜命。其實物壯則老”,物極必反”。人在最年 輕,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也就是走向衰老的時候,這時就應該養生了。就應該認識到天人合 一的觀點,并積極的配合實施了。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整日吃喝玩樂,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 已經在衰老而已。我們應該讓人們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道家養生的觀念。做到防微 杜漸。做到壯則知養,老則久長。”上邊我們說了順應自然是天人合一的第一 步。下面我們談談具體的。首先,我們說說四季如何養生。四季養生,早在《黃帝內 經》里就早有記載。春者,天氣以生,地道初萌。當夜臥早起,踏青徐步,松 形深納,緩氣徐行,養乎陽道,以資志意也。”就是說,春天多風,專龔頭項。懶惰, 不運動則會陰郁,陽不能生發。所以人應該早起,散布,深吸淺呼。松散衣發,漫步以養陽 氣。夏者,天地交化,品物華實。早臥早起,迎日緩行,清心養神,使華毓秀 ,濁滯清宣,通乎腠理也。”夏天所濕,多病胸肋,濕熱生痰。積郁胸肋。為什 么呢?因為夏天是天地交化,陰陽各半的時候。萬物茂盛。本應早睡早起,迎著朝陽散布, 清心養神,讓剛剛掛上的果實更加漂亮俊美。這時正是濁音下降,清陽上升的時候。你若違 背,自身的小宇宙就會陰陽失調。陰不能降,陽不能升。所以就會郁積中焦。最好的辦法就 是運動,出汗,讓毛孔皮膚通透。不要整日呆在空調房里。 秋者,風氣大動。地氣顯明。早臥早起 ,與雞同興。平心靜氣,內守神思,靜立庭外,以緩秋刑。”我們都知道,古時處決死 囚,都是在秋后。因為古人比較講究順應自然。秋天,尤其是秋后,正是肅殺之氣正重的時 候。這時候殺人也算是順應天意嘛。秋風凜冽,陽氣難收而陰氣顯盛。這時夏季的暑濕未散 ,又有燥風來襲。風客邪于肺,肩背就容易受病。要想避免,就要和雞一樣的作息。心平氣 和,不能亂發脾氣。這樣才能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冬者,萬物閉藏,水冰地 坼。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伏匿,內守勿離,去寒就溫,緩步于庭,動無勞骨,勿泄乎 陽。” 自然界的許多動物都要冬眠。因為冬天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我們這時 候尤其要注意。身體和心神都不要太過勞累。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陽出來后再散布運動 。運動也不能過量,以身上微熱不出汗為宜。應為冬季大汗,無異于泄了陽氣。以上 是四季養生的要領。結合中醫的一些理論和方法,更能讓人活得健康。有句話說:春 天的艾灸,夏天的針,秋天的拔罐兒,冬天的排打。四季合乎疾病安來?這也符合了 四季的規律。春天初暖。需要傳統的艾灸來驅除一冬的寒邪。同時溫煦陽氣。夏天陽氣在表 ,用針刺來疏泄腠理皮毛。秋天風大,易感風邪。拔罐兒就是最好的應對方法。冬天易滯。 排打到全身發熱。是最好的保健。生活的智慧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最后要注 意兩個問題。《內經》里說的四季養生里有一靜一動。靜,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靜。不管是什 么季節。心神都要靜。神不能亂,志不能移。暴怒,過喜過悠都是不對的。動,絕不是現在 的快跑,而都是緩步、慢行。也就是散布似的。絕不是強體力的運動。很多人想減肥,每天 拼命的跑步健身。但效果并不好。過量的強度運動等于消耗自身的陽氣。只有舒緩的運動才 是養生保健所需要的。記住這一靜一動。四季養生的要領就在其中了。四季在 細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 個月,二十四節氣。具體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每個氣,都要如何去做呢?恐怕現在還沒 有人提出過。這里我總結了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訣。內容如下:大寒立春,萬物 不容,惟木獨顯。天氣冷滯,不得化張。雨水驚蟄,根基不固,水運難行。厥陰無情 ,營血不布。春分清明,月高風清,一陽升騰。形實郁氣,風郁內生。谷雨立 夏,嫩陽嬌弱,陰盛陽虛。形漸蕭蕭,氣遂騰騰。小滿芒種,郁從心生。丹田積病。 勿勞心神,津布氣行。夏至小暑,土實形滿。熱從中生。少食勿積,病患不生。大暑立秋,陽極氣盛。形虛動風。血燥發熱,遇濕則淫。處暑白露,金水相承,心 火囚中。脾土難運,陰陽難平。秋分寒露,陰陽相應,貴在平衡。耗損多燥,勞勞不 葆。霜降立冬,令在三焦,節食少欲,疏導通路,滯氣自消。小雪大雪,寒水 傷木,凍土封山,飽和心火,心平氣和。冬至小寒,陰盛陽微,莫飲貪杯,靜之以待 ,內斂生機。解釋起來就是:大寒立春:天氣由最冷轉暖。膽氣太過反間肺氣 。肺氣虛遇寒宜感、冒發燒。上焦傷寒當發表辛散。知道這些就能健康長壽。谷雨驚 蟄:這時候的自然就好像剛剛睡醒一樣倦懶。而我們的心肺容易淤結,應當化痰行血活血為 宜。這個時候,脾土虛而肝氣容易郁結,所以要多運動,好疏散郁結之氣。適當初些補益的 食物藥物宜健脾養胃。春分清明:這個時候萬物復蘇,土地松軟,草木開始生長,但 尚幼嫩。人體也是一樣,肝木和脾土正虛,所以服藥或食物應以辛散味重為宜(如香菜、茴 香、薄荷、…)如果長吃零食或飲冷水,加重脾胃的負擔,遇到風寒就會容易感冒。 小孩子發熱要用清腸消積的藥物。谷雨立夏:雨水開始增多,谷物開始生長。主消化 的小腸在這個時候也開始活躍起來了。所以我們可以用艾灸的方法來灸小腸的部位(肚臍下 腹)。同時多吃五谷雜糧養護腸道脾胃。治療上熱癥清利下焦,而寒癥以溫補為宜。注意血 寒和腎寒的病人不要灸小腸。小滿芒種:谷物開始漸漸飽滿。我們要注意腎和大腸, 服用養陰益氣的藥物。配合按摩肚臍以下的部位。這樣才能使心臟健康。對于出虛汗的人可 以頓骨頭湯喝(骨湯燉兩小時以內為宜)夏至小暑:天氣漸漸變得炎熱。脾土多實。 脾主四肢,六虛原膜的病多起來,且多是實熱癲狂之證。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莫貪腥膩。 否則脾反克肝導致肝壅血粘。 大暑立秋:天氣最熱且有濕。體內熱極生風遇濕而郁, 胃和大小腸因濕滯太過運化不力。飲食上不能吃油炸的食物。肉食也要少吃,多食則助濕。 處暑白露:暑天結束,天氣轉涼,萬物收引。脾土肝木也隨之衰弱,小腸和膀胱活躍 力減緩。多吃蔬菜,飲食清淡,不要太過口重。腸淫的人多喝骨頭湯,可以喝點兒小酒溫腎 。秋分寒露:天氣漸有寒意。人體肺火盛,用藥要清肺、養肝、護大小腸。同時可以 適當扶陽氣,但切忌太過。心膽虛的吃些酸淡的食物。霜降立冬:空氣 結霜,冬天來了。可以用艾灸灸小腸、六虛。用藥注意不用太過苦瀉斂下發散之藥。以免損 傷陽氣。若要清利下焦,可以服用水果煮的粥。飲食要適時適量。小雪大雪:開始下 雪了,樹木枯萎。這時人體的肝膽也是最虛弱的,而腎水最旺。飲食上清淡利口最好,味重 的食物還是不要吃了,以免擾動腎陽。心情要安靜自然,氣息也要收斂順暢才好。冬 至小寒:天冷結寒。這時人的肝和小腸是很敏感的。若吸入不時之氣就會傷人胸膈,造成咳 喘之癥。多吃些甜、腥的食物,就溫避寒,這樣那些血癥、瘰疬(淋巴結核類)等病都能自 愈。以上就是我們的一年二十四節氣應該如何養生的方法。順應天時,順應自然。你 就能永葆健康!我們說了道家養生的總綱領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還講了四季養生 和二十四節氣養生的方法。但這些還只是天時。還缺少地利”和人合 ”。何謂地利?簡單說就是順應地理的變化。順天應地。比如北方人口重,四川 人喜歡吃辣,南方人飲食味淡。各地有各地的地方特色。我們應該順應這種地方特色去生活 。而不能逆之違之。我在北京很多年。但這幾年年輕人的腸胃突然比以前差了很多。許多年 輕人得了腸胃病。為什么呢?這和遍布京城的四川菜館有關。川菜講究麻辣鮮香。味道好極 了。不要說年輕人,我都是很喜歡吃的。但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忘記了節制。川菜是四 川的地方特色。而四川地區地勢低洼,濕氣重,那里的人體濕大,需要辛辣的食物來排濕毒 。但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本來就是燥多濕少。吃太多的辛辣食物,必然會上火,長痘痘。時 間久了,腸胃就吃壞了。所以吃東西不要只圖味道美,要注意和自己的生活環境相結合。還有北方有句老話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大夫開藥方”。為什么冬天要吃蘿 卜?是應為北方以面食為主,而面屬熱,需要蘿卜來解其熱毒。還能順氣開胃。可是隨著生 活水平的提高。不再是冬天只吃蘿卜白菜加土豆了。我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然而。我們現 在人的身體素質,和以前那些只吃蘿卜白菜的人相比,有過之嗎?沒有。反而是越來越差。 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其實就是應為沒有順應人的地利去生活。你是北方人,就有了北方 人特有的體制,就要順應北方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偏偏學南方人整天吃海鮮。那么疾病就離 你不遠了。所謂地利”就是順應地理。南方人不要北方的生活習慣,北方人也 不要學南方。各守其本。保持自己本土的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養生。天時地利,還需 人合。如何人合?在于心。你會保養,懂養生,但整日和人勾心斗角,明爭暗斗,那 前面說的再好,做得再好也是白搭。心要靜。氣才能勻。氣勻神才能聚,神聚精才能 充盈。精充人就能長壽。都說學習要用心。用心,用心,不是說讓心動,而是說讓心 靜。只有靜中求動,方能達到心神飽和。真正的拳師是在用心打拳。真正的書法家是在用心 寫字。不用心,做出來的事都是沒有生機的。用了心,在難的事都容易完成。保持樂 觀向上的心態很可貴。用心的創造自己積極快樂的人生。這里的用心不是動心眼,耍 心計。而是指發自內心的真真切切的東西。你真心對人,人必然也會真心對你。你把以上說 的養生方法認真用心的去做。堅持,循序漸進。收獲自然就會隨之而來。不僅是健康,還有 人類的終極目標——長壽。 上曉天,下曉地,中通人事。天時、地利、人 和。可得長生久視。道家說我命在我不由天”。相信人的生死命運是可 以由自己掌握的,強調了個人主動不懈地修養以臻長壽,而否定聽天由命的消極思想。這種 生死觀看似反乎自然”,實質上是最高層次的順應自然”.這也 是道家養生的重要思想基礎。應當看到,道家養生學作為一門極具生命活力的古老科 學,注重客觀因素在健康長壽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點。事實上,道家養生所關注的重 點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觀條件中去努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以便達到卻病延年的養生 目的。也就是不信命,信自己。就算說我五更死,我也要添油續命”。 通過自身主觀的努力和修為,達到健康、長壽,盡享天年的目的。我最近收到一條短 信很有意思,說:人生啊,0歲出場,10歲快樂成長,20歲為情彷徨,30歲基本定向,40歲拼 命打闖,50歲回頭望望,60歲告老懷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床上,100 歲掛在墻上….生的偉大,死得凄涼,所以阿該吃吃該喝喝,遇事別往心里擱,洗著澡 看著表,舒服一秒是一秒。人生大體如此啊~~你滿足嗎?如果不想這樣庸庸碌 碌的了此一生,那么從現在起,了解道家文化,學習道家養生觀。添油續命,盡享天年。讓 人們都能健康長壽快樂的生活!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