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著名醫學家—秦伯未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2 瀏覽次數:次
[導語]秦伯未(1901~1970年),字之濟,號廉齋,上海市浦東人,出身儒醫世家。祖父笛樵,名乃歌,工詩辭古文,余事攻醫,活人甚眾,著有《讀圖紀》、《玉瓶花館叢書》、《俞曲園醫學筆記》等。
父錫祺,伯父錫田,均精醫通儒。秦伯未出此門庭,耳濡目染,幼年即好讀經書,凡經史子集、諸家醫典、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涉。秦伯未以此深厚之基礎,為后來醫學造詣奠定了基石。
秦伯未初學醫于曹穎甫,1919年入丁甘仁創辦之上海專門學校,進一步探求歧黃之術。畢業后,任教于上海中國醫學院、新中國醫學院,并創辦上海書社和學社。解放后,歷任中央衛生部中醫顧問,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家科委中藥組成員,藥典編輯委員會委員,農工民主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學院教務長等。他在創辦中醫學院,編寫中醫學院教材,培養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詩云:“拼將熱血勤澆灌,期卜他年一片紅”。足見其致力于中醫事業之苦心。
秦伯未治學謹嚴,博學多聞,在中醫教育界、理論界有很高的聲譽。生平著述甚豐,有《秦氏學》、《金匱要略簡釋》、《中醫臨證備要》、《實用中醫學》、《清代名醫醫案精華》、《知要淺釋》、《類證》、《治療新律》、《中醫入門》、《謙齋醫學講稿》等數十種。
秦伯未不僅是現代著名醫學家,又是集詩書畫印一身的藝術家。他早年即加入柳亞子創立之南社,其詩律之細,構思之速,常為人所贊頌,有“南社題名最少年”之譽。三十歲即有《秦伯未詩詞集》印行。四十歲時將其增訂補輯為《謙齋詩詞集》七卷,共344首。其詩詞形式活潑,筆勢新奇,文辭清淡素麗。秦伯未書法宗趙子謙,行筆工整。蠅頭小楷亦渾勻流麗。對小篆、北魏書也下過一番功夫,其隸書推崇楊藐翁,上海城隍廟大殿上有一副對聯,即是他早年墨跡,其筆力躍然可見。秦伯未繪圖也頗見功力,善畫梅、蘭、竹、菊,尤喜畫荷,特有不少吟繪荷花的詩畫。他欣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清凈”的品格,常以之告誡學生:“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醫德。貧莫貧于無才,賤莫賤于無志,缺此不可為良醫”。秦伯未曾以淡雅之荷圖作為再版《中醫入門》之封面。秦伯未對金石鐵筆十分喜愛,早有《印譜》行世。今將秦伯未詩聯選介如下:
《詠懷詩》
明珠出東海,媚與月爭輝。
嗟彼絕世珍,問誰將懷歸?
裹以七錦襦,絡以五采絲。
一朝得重價,寧復有賤時。
抱才勿用嘆,真賞且相期。
會當待際遇,亦應堅操持。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