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飲水養生之道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8 瀏覽次數:次
傳統養生是中國5000年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常話 常新的話題。誰不想擁有健康的身體。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社會上存在著數量可觀的 亞健康”群。統計資料顯示,成年人中各種與飲食、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如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貴病”人群日益增加,青少年的體質、身心健康 都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在今天,如何科學養生,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有句古話,叫做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健康養生應由飲水 ”養生開始。
飲水可養生人如果不吃飯的話,仍能存活幾周;但要 是不喝水,幾天后就會脫水而死。我們身體三分之二多的部分是水,水本身就是一種最重要 的營養素,任何飲料都無法替代。
水主要負責消化食物、傳送養分、保持各關節 和內臟器官的濕潤、調節人體的溫度。當淡水充足時,人體的各個組織都能有效地工作。但 是,當缺水時,就會導致身體疼痛、組織損傷和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根據研究,諸如氣喘 病、過敏癥、高血壓、高膽固醇、頭痛、周期性偏頭痛等癥狀,都可以通過充分飲水得到緩 解或甚至治愈。
好的水能溶解、攜帶各種人體必需的物質,但質量差的水也可以 溶解、攜帶大量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從而產生急慢性中毒,甚至影響子孫后代的健康 。人類需要5-10天的時間對體內水進行更新,如果長期喝質量差的水,就等于你長期處于惡 性循環狀態;反之,人們能喝好水,健康將時刻伴隨你。喝水的平衡之道。
專家告訴我們,養生的要義在于平衡,即促進身體的平衡以及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傳統養 生古已有之.民諺就有春捂秋凍”、冬吃蘿卜夏吃姜”等在民眾中 擁有廣泛認知度和可行性的養生之道。
應用于飲水方面,也就是說飲水和吃飯一 樣,要細品慢咽,不能盲目暴飲。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下或運動過后大量出汗時,不能一味求 快地暴飲。暴飲不但不能起到補水作用,反而會造成脫水。如果人體在短時間內過量飲水, 會增加心臟、腎臟等臟器的負擔,打亂人體正常的生理調節能力。
專家建議,在 大量出汗運動中,以每隔30分鐘補水150~250毫升為最好;在運動前15分鐘還應補水300~500 毫升。
身體處于穩定狀態的時候,每天正常補水1000-2000亳升。但是如果自覺 或不自覺地大量飲水,這其中就有問題了。首先,說明你的身體可能處于脫水狀態,身處高 溫環境,大量排汗或大量進食鹽分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那么補水是必要的;其次,如果存 在高血糖、垂體或腎臟功能異常的情況;或者處于感昌等感染性疾病中;又或有泌尿系統炎 癥,甚至是高尿酸血癥患者,那也可以主動大量飲水。
水對于養生有極其重要的 作用,如何將水的養生功能發揮到最大?我們要學會有技巧地喝水。
臥床痛風病人多 飲水許多臥床病人為了減少小便次數,故盡量減少飲水量,其實這樣可能會引發 尿路結石。如果飲水太少,排尿減少,廢料增多,就容易形成微小結石,還會誘發尿路感染 。長期臥床休息的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多飲水以增加尿量,及時排除體內的廢料 。
而痛風病人主要是由于血中的尿酸濃度增高,尿酸結晶增加并堆積在組織中, 從而引起痛風。若痛風病人每天飲用大量水,就可以促進尿酸排泄,預防血液中尿酸值過高 。專家建議尿酸偏高或痛風病人每天至少飲水2500毫升以上,其中晨起飲用500毫升,日間可 每隔3~4小時飲用1杯水,晚上睡覺前也可適量飲水。
睡前飲水預防腦卒中 醫學研究表明,老年人睡前過度控制水分的攝取,有引發腦卒中的危險。為了預防腦卒中或 心肌梗死,老年人睡前必須補充水分。老年人在晚飯后至翌日起床這段時間不飲水,血液中 的水分就會不足,血液容易黏稠,起床前后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專家建議老年人最好 在床頭放一杯水,以便起夜后及時補充水分。
肥胖餐后半小時喝一些水 想減輕體重,又不喝足夠的水,身體的脂肪不能代謝,體重反而增加。體內的很 多化學反應都是以水為介質進行的。身體的消化功能、內分泌功能都需要水,代謝產物中的 毒性物質要靠水來消除,適當飲水可避免腸胃功能紊亂。你可以在用餐半小時后,喝一些水 ,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助你維持身材。煩躁多多喝水
人的精神狀態如果 和生理機能相聯系,有一種物質是聯系二者的樞紐,那就是激素。簡單地講,激素也分成兩 種:一種產生快感、一種產生痛苦。大腦制造出來的內啡肽被稱為快活荷爾蒙 ”,而腎上腺素通常被稱為痛苦荷爾蒙”。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 素就會飆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樣也可以排出體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輔助體力 勞動,腎上腺素會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場,腎上腺素也會同淚水排出。
健康 飲水5個tips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表面大約有70%被水覆蓋,沒有水地球上就不 會有生物。而人體近70%為水分,血液中水分約占80%以上。哺乳期的嬰兒體內有90% 的水分 ,成年人體內則有70% 的水分,而老年人體內則有60% 的水分。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似乎 已經是再習慣再熟悉再明白再清楚不過的事了,其實并非那么簡單,喝水中也蘊涵著很大的 學問。學會科學喝水讓你身體更健康。
tips1:起床一杯水清晨可以說是 一天之中補充水份的最佳時機,因為清晨飲水可以使腸胃馬上蘇醒過來,刺激蠕動、防止便 秘,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睡眠后,血液濃度增高。這個時候補充水分,能 迅速降低血液濃度,促進循環,讓人神清氣爽,恢復清醒。
tips2:睡前一杯水人體在睡眠的時候會自然發汗,在不知不覺中流失水分及鹽分,而睡眠的八小時內, 身體都無法補充水分,這就是為何起床會覺得口干的原因。因此醫生建議睡前半小時要預先 補充水分、電解質,讓身體在睡眠中仍維持平衡狀態,同時降低尿液濃度,防止結石發生機 率。
tips3: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人感到口渴,表明體內水分已失去平衡 ,細胞已處于輕度脫水狀態。如果硬要到口渴時才去飲水的話,猶如土地龜裂時才去給莊稼 澆水,為時已晚。應該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經常飲水,少飲多次,讓人體水分常處在良性 狀態。
tips4:運動后不宜一次性快速大量飲水夏天運動后雖然會大量失 水,但也不能快速大量地飲水,而要細水長流”。為彌補運動的失水, 應該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給予補充,并且建議在運動前飲水300-500毫升,在運動中每 隔15分鐘飲150-250毫升,在運動后再補足所需的水份。
tips5:餐前宜空腹飲水早、中、晚三餐之前約一個小時,應該喝一定數量的水。飯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內只 停留2至3分鐘,便迅速進入小腸并被吸收進入血液,一小時左右可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供 應體內對水的需要,因此,飯前補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為睡了一夜,時間較長 ,人體損失水分較多,早上醒來,多飲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