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茶道的表現流程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茶道法則一:近水
道家茶道室以水為重點構成,室內環境是水的自然,是人的滌塵去處。茶道師為水之靈,為此,她應該在任何一個時候都必須保證室內的品質。并保證不得許可任何人破壞水的品性,包括用手動蕩。只有視水為茶之母,茶才能形成道的神韻。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寫道:“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客人進入室內,茶道師必須提示不能說話,只能傾聽泡茶水的聲音。人的發音是大自然最大噪音,入室之人,必先控制好靜的心態和聽的準的準備。在所有人都凈完手、臉、腳之后,其水應裝入一個口袋,留下由客人自己帶走倒入室外植物邊,這是表示對水的尊重。品茶時不能將茶水留在杯中,最后一杯應品得干干凈凈,方可離開。
茶道法則二:尊人
在茶道室里,客人以左為上,以老為先,以女為重。茶道師在主席上應按要求一一提示給入室的客人。世間無人,則天地無德,萬物難成,因人的存在,大千世界才有繁衍生息的未來,所以茶道師必須通過文字標識,向客人講述人與自然的關系。沏茶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茶道師的沏茶手法必須達到相當高的藝術和知識水準,讓客人在靜觀中也能體悟出茶、水人的三合一關系。
茶道法則三:貴生
道家茶道是特別講求茶葉質量的一組茶道,這是按照道家貴生的思想而定,所以,室內茶葉一律是上好的綠茶,絕不沏用其它種類茶葉。綠茶是茶品中惟一被科學界確認為茶中最有益健康的茶,同時還保證了植物自然的本色,這是完全符合道家的自然法則的。道家的貴生思想長期影響著商界大腕和仕途政客,但也有新生代人物漸漸步入這一思想行業。道家茶道著力于怡情養性,從貴生的目的看精英們的成就。
茶道法則四:坐忘
“至虛極,守靜篤”是道家為靜的處事哲學,茶道室內的“坐忘”,是表現道家“坐忘”的境界,并提出的致靜為上的標準。“靜”為道家“四諦”法則之一。茶室是靜的空間,水是靜的靈魂,茶是靜的法門。心境在靜默中一絲不留煩、一塵不染亂,一脈不承傷,一滴不沾痛,這是道家茶家提供的品茶關健。“坐忘”即是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俗世,忘掉自己的腐蝕,忘掉自己的聰明等等。通過“坐忘”到達身心至極之靜,也達到靈魂至極之超脫。
茶道法則五:無己
品茶為自然通物,道家的無己在借助物我對立的時空里,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的境界,一切無己思想都存在著實際“大無”和“小無”的區別,道家的無是大無,佛家的無是小無,小無是肉體自我的消滅,大無是精神欲望,物我對立的消滅。我們現今天知道的世界各國茶會上體現的“無我”、“無常”、“無際”等詞意,全部是道家“無己”思想的體現,沒有別的體現形式,演哲大師在修正道家茶道時高度尊重了峨眉山原道家學派精神,并將這一精神列入道法中。茶道師在面對客人的無己心神時,不得隨意性地參雜其它包括動作在內的形為。
茶道法則六:還原
還原是歸真于自然,也是返璞人性之德。還原自然為道法強調的終局。茶道師必須將所泡茶葉的殘片,一一分發給每一位客人,用精致小包裝好,留作紀念。離開茶室后,客人才可以向茶道交流心得體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