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常修如何解讀呂洞賓的《百字碑》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百字碑》是我教呂祖所著,原載《呂祖全書》第三卷。呂祖名巖,字洞賓。唐代河中府永樂縣人氏。《百字碑》全文二十句,共一百字,論述了道家氣功修煉過程、方法和景象。全文比喻較多,今人對它的解釋不一,F據我自身體會淺注如下,與同道者探究。
養生主網站
百字碑(圖片來源于網絡)
1、養氣忘言守 降心為不為
這兩句概述了道家練功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即忘言忘守,就是在練功時做到不守而守,只有用不守而守的方法練功,才能達到氣不聚而聚的要求。
在練功中要達到忘言守,往往并不容易做到.要降服練功中的心猿意馬狀態,但不能用強制的手段,而是要練心,但是要用無為自然的方法去練它,這樣練起來自然而然了,一自然就能達到養氣的目的。
2、動靜知宗祖 無事更尋誰
“動”即氣之動,“靜”即心神之靜。“事”即氣也。當練功時意念連到無為的狀態,即入靜時,氣就產生,靜極必生動,所以靜為動之宗祖。相反動極復靜,動又為靜之宗祖。故動與靜是練功中的自然之道;而且它們互為宗祖。如果沒有氣機發生又何談動和靜乎。
3、真常須應物 應物要不迷
靜極生動。動極生靜謂之常道,又謂真常。“應物”即采氣也。靜到極處,必然產生氣,有了氣就要采練辣。在產氣和采練時,心神不能昏迷,昏迷氣就散了。
4、不迷性自住 性住氣自回
性即先天元神。練功入靜時,心不昏迷,神就不散亂。性不散亂,產生的氣自然而然回到丹田。
5、氣回丹自結 壺中配坎離
“壺”即坤爐丹田是也。氣回到丹田就要操煉成丹。操煉方法是在丹田內匹配陰陽,其法如同將坎中之陽填補離中之虛(陰也),會達到乾坤的要求。
6、陰陽生反復 普化聲雷
在丹田中不斷進行陰陽匹配,丹田氣越來越足,氣足欲動時,用真意領之,過尾閭、夾脊、玉枕背后三關,直撞乾頂(泥丸),氣化為甘露下降,過十二重樓時雷聲隆隆。
7、白云朝頂上 甘露灑須彌
“白云”即氣也。“須彌”借用須彌上之名比喻人體最高點即頭也。氣足后沿督脈上沖乾頂,氣化甘露從頭向下降,復回丹田。
8、自飲長生酒 逍遙誰得知
甘露從頭而降,如飲使人長生不老的美酒,其景極其舒服,這種自飲即可長生有其樂無窮的美灑的快活情景,如果沒有練到這一步功的人怎能知曉。
9、坐聽無弦曲 明通造化機
練到以上功時,有時靜到極處,從腦中可以發出一種極其美妙難言的琴聲,此后靈機逐步自開。
10、都來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做到這二十句,可以達到一定的功夫,繼續修煉就可以達倒上乘功夫,即按道教所說的,修成道果登天成仙(延年益壽之意)的目的。
全國道教協會理事、青島市嶗山太清宮一炁道人匡常修根據代代相傳,結合自身體驗寫成的這一套道教氣功,言簡意賅。功法中有許多不傳之秘。
匡常修道長現已有八十余高齡,他八歲開始學習武術,造詣很深,其內功之精純,實受益于先天氣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