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乙天鷹門動靜氣功(二)
欄目分類:太極拳 發布日期:2017-07-27 瀏覽次數:次
第二階段:
預備式:與第一階段的要求相同。
手法配合:雙手的動作變成雙手十指分開,分別抓在兩腿的膝蓋上,如圖3—6,當吸氣時四指抓緊。此時,氣從涌泉沿兩腿上行,過命門、夾脊、大椎、玉枕,而上達百會;然后呼氣按在膝蓋上的拇指,緊緊按住內膝跟,其它四指放松,這時,氣從
百會下行入山根,過鵲橋,沿腹前的任脈下行,再順雙腿下行到足底的涌泉,到此完成大周天循環。
這個功法是與太乙天鷹功配合修煉的功法。練功的次序也是先練動功——天鷹功,再入室練本式靜功。時間30分鐘至l小時。
第三階段功法:
氣功修煉講究“性命雙修”,方法是“動靜相間”、“練養結合”。如果學練太乙仙鶴功、太乙天鷹功3年,大小周天都已打通后,就應以培養和增強體內真氣為主,并向開智增慧、培養“玄珠”,產生奇異功能的高級階段過渡,因此,這需練本門靜功的第三階段功法。由于歷代帥尊規定第三階段功法只準傳授給入室弟子,故而這里只能略講。
雙盤坐式,雙手十指交叉相扣,兩手拇指相抵(輕輕按在肚臍上)小指尖相抵,二、三、四指內卷扣于手心,如圖3-7,貼于腹部氣海前……全身放松……意存天地間,我與天地渾為一體,使體內真氣沿十二經脈、奇經八脈運行。隨著功力的提高,要逐步做到“多養少練”(即三分練,七分養),“養吾浩然之氣”,呼吸也從逆腹式呼吸逐漸變成似有似無的“胎息”。
本門氣功的修煉,通過太乙仙鶴功入門,開始了氣功的第一層次——聚津生精,配合靜功修煉,達到“煉精化氣”,打通小周天;然后是第二層次——練太乙天鷹功并配合修煉第二階段靜功,達到“練氣化神”,打通大周天;再后是修煉第三階段——靜功,開智增慧, “練神還虛”,益好延年;如能繼續堅持不懈,刻苦練功,則可望達到“百病不侵”、 “天人合一”的更高境界.
武當太乙天鷹門功法概述
練功習武的人對武當派的氣功和武術大多是知道的,因為在我國武林素有“北尊少林,南崇武當”之說,但對“武當太乙天鷹門”怕知者就不多了。
本門功法屬武當道家功法,它是“武當太乙門”(武當四門之一,其余三門是“龍門”、“清虛”、“天罡”)的一個支流,據本門譜記載:大約在距今2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在湖北均州道教名山武當山的后山(南山)朝陽洞中,有一位人稱“白衣真人”的道長(俗家姓孔,本門后輩都尊稱他為孔祖師,因他在練功時周身布滿白氣,所以稱為“白衣真人”)在該洞中修行悟道。他依據道教經典太乙經》的論述,并融匯武當武術的精義和奧秘,創編了武當太乙天鷹門的功法和武技(即包括氣功的動功功法、靜功、拳術和劍術),并將秘密傳授門人弟子,流傳下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